【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推进健康中国行动迎来共享美好生活最佳期 焦点话题-长白时评 侯薇 2939822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推进健康中国行动迎来共享美好生活最佳期 焦点话题-长白时评 侯薇 2939822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推进健康中国行动迎来共享美好生活最佳期
2019-08-15 来源: 中国吉林网

  新中国70年,党和政府一直关切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伟大号召,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提出来的,几十年不断地鞭策和鼓舞着我们重视体育,增进健康。身体是生存、发展的本钱,健康是生命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相关政策措施越来越配套,实施效果也越来越明显。

  3年前,也就是2016年8月19日至20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可见,这是一次理念新、表述新、提法新、部署新、目标新、措施新、要求新“七新”的卫生与健康大会,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意义。我们注意到,新中国成立后一共召开过两次规格高、规模大、影响大的大会。一次是1996年12月9日至12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提出,中西医并重,发展中医药。一次是刚才提到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会议名称显然不一样,具有鲜明的导向力,那就是,树立“大卫生”“大健康”并重理念,而且提出了“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从重视看病治病,到重视中西医结合,再到重视大卫生、大健康,特别是从号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到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共享美好生活,可以说,新中国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跨越,人民健康这件大事党和政府举过了头顶。日前,央视网主办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主题专栏,推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共享美好生活》重磅文章,全面、系统、精彩地报道了健康助力小康,民生牵着民心。而习近平深刻指出的“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则进一步彰显出执政党的使命担当。

  事实完全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已经全方面、全方位、全口径地把人民群众健康这件大事,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而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逐渐缓解,健康中国的崭新图景正在一步步地绘就。比如:大病救助体系,在各地不断完善。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670万户因病致贫返贫户实现脱贫,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数量,也已经增加到25种。除了原有的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心病外,还增加了脑卒中等四种疾病。这是新中国史上,也是中华民族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好政策、好行动。

  新时代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具有沉甸甸的含金量,而且也都离不开“健康”二字。“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要坚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全体人民公平获得”,涵盖“全体人民”的生命“全周期”健康,等等,习近平的重要讲话已经深刻阐释全面健康的重要,这表明党和政府对健康全覆盖的决心之大,行动之实。任何地区,无论老幼,普及健康生活是必须的动作,完善健康保障不留死角,也是必须落实的要求。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之硬核,而硬核中的硬核,就是全民健康,全面小康。前不久,《健康中国行动》启动实施,推进健康中国行动,14亿中国人民无疑迎来共享美好生活最佳期。比如: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提出了15个重大专项行动和一系列健康指标,包括儿童近视、体育锻炼等,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四大慢性病的防治,明确提出了路径和建议。还有合理膳食指南,健康科普落地等,都是人民群众学习健康、增进健康、实现健康的完整“操作图”。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既是硬道理,又是硬任务。党和政府在努力,我们每一个人也都要努力。健康既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家庭的、社会的,更是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子孙的。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认知水平,抓住机会自觉加强学习,主动提高健康素养。重在养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改变一切不良的生活方式。如若不然,共享美好生活注定与你无缘。(中国吉林网特约专家评论员薛宝生)

编辑:侯薇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