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歪家风”吹走“好作风” 焦点话题-长白时评 曹淑杰 2954315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莫让“歪家风”吹走“好作风” 焦点话题-长白时评 曹淑杰 2954315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莫让“歪家风”吹走“好作风”
2019-09-05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我们的习惯在此养成,我们的性格在此定型,我们的品德在此奠基,家庭无论何时都不可替代,并且其建设好坏也事关治国理政的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家庭和家风时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得“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每一个家庭都应当发挥好社会基石的作用,只有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家风源自家庭,是一个家的精神内核,它不仅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更连着党风政风。且看九十多年来的优秀共产党员,大多都有优良的家风伴其身旁。焦裕禄同志被称为“县委书记的榜样”,在兰考任上得知大儿子没有买票看了一场“白戏”,批评了孩子并主动在县直机关干部会上多次检查自己,至今传为佳话;“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同志亲自制定包括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的十条家规,几十年如一日,坚守不舍;老英雄张富清不仅为国家洒热血,在家风建设上也丝毫不马虎,他率先动员妻子“下岗”,主动让孩子到基层锻炼,从来不会把手中的权力为自己或家人谋利,为这个家树起了自强不息的家风。良好的家风不仅能够引导家庭成员在生活和工作上朝着积极的方面前进,更会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和发展上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每个家庭成员都主动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不可否认,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在生活中、工作中确实把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顶在了前面,然而个别党员干部却忽视了自己的“后方”。上海市宝山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士达曾经是位拼搏向上的领导干部,但面对亲情、友情裹挟着利益时,终究没有经得起考验。交往多年的老兄弟求他“打招呼”,他觉得“自己的兄弟不要紧”就为兄弟开绿灯,逐渐堕落成权钱交易;妻子爱财变成“贪内助”软磨硬泡吹“枕边风”就为老婆谋些业务利益。一次一次忽视了小节,一步一步走向了堕落,使自己的防线不攻自破。而别有用心者的“围猎”,恰恰利用这点,用温情和享受腐蚀灵魂,于是这些人就在推杯换盏之间混淆了公与私,官与商的界限,在阿谀奉承之中颠倒了是非黑白。东窗事发后面对组织的调查自知骑虎难下,或对抗调查或心存侥幸,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等自己幡然悔悟之时,往往已身陷囹圄。

  实际上,领导干部的家风也是其作风的表现之一。古人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环环相扣,想要“治国平天下”,少不了“齐家”这关键一环,“齐家”即端正家风。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因此,树家风、正家风应当是我们必须重视的“家事”与“国事”。打铁还需自身硬,家风建设首先要从“修身”入手,我们应抓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契机,谨记初心和使命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自身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其次,应在生活上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尽管我们的物质条件充裕了,但应当看到朴素的生活作风可以抵制浮躁思想的产生,从而避免“歪家风”的出现。再次,应让工作生活两分开,不让工作使家人操心,不让家事在岗位露头,在发挥家庭“心灵港湾”作用的同时,不给别有心机者留下任何机会。同时,应常感父母之恩,常谢亲朋之助,常慰妻子之劳,常解儿女之惑,用人性的真、善、美和人间的情、意、爱凝聚力量,坚决端正“歪家风”,始终发扬“好作风”。(作者:李广宇)


编辑:曹淑杰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