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不妨多学习“下田”精神 焦点话题-长白时评 侯薇 3009601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年轻干部不妨多学习“下田”精神 焦点话题-长白时评 侯薇 3009601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年轻干部不妨多学习“下田”精神
2019-12-02 来源: 中国吉林网

  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中国创造的一个世界奇迹。奇迹的背后,是无数为此耕耘奉献的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和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就是其中的代表。(《人民日报》12月1日)

  在袁隆平的这支研究团队中,不乏年轻的面孔,他们早已不用为温饱问题发愁,却毅然踏着金色的稻浪,奋力为解决人类吃饭问题奔跑向前。他们为亿万中国农民育良种,要让中国人的饭碗永远装满“中国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水稻专业是一门应用科学,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事实上,年轻干部在基层“蹲苗”仍需“脚下多沾泥土”,办公室里只有理论这本“有字之书”,而“田间地头”才有实践这本“无字之书”。年轻干部想要快速成长,不妨多学学袁老师的“下田”精神。

  “对待一千个群众需有一千种实践”。杂交水稻中心的研究人员李建武谈到,面对的是每年几百个新品种,没有种植经验可循,且不同品种特性不一,种植方法也不同,“就好比带孩子,不同性格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方式照料”,他必须把品种的特性一一研究清楚,一边种植一边摸索播种期、肥料用量等参数,将新品种的产量潜力发挥出来。事实上,年轻干部从“校门”踏入“机关门”,和群众打交道的过程就是不断“实验”的过程,刚开始或许毫无规律可言,只有在不断实践的磨练中,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到工作的方式方法,找到与群众打交道的诀窍。同时,实践环节没有捷径可走,没有“小道”可“抄”,只有踏踏实实积累经验,用好“拜人民为师”这把金钥匙,方能练就过硬本领,方能在今后的关键岗位、重要环节“扎住根”。

  “繁杂事务更需‘精挑细刻’”。育种,是杂交水稻研究的核心,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选育出符合目标性状的种子,不仅考验着育种工作者的知识和经验,更极大地考验耐心。“育种,就要精雕细刻”,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一个环节出问题,可能就会前功尽弃。事实上,年轻干部或缺的就是育种这样“精挑细刻”的专研精神。部分年轻干部来到基层,来到脱贫攻坚一线,感觉自己“浑身有劲使不出”,在基层太“屈才”,缺乏在基层蹲苗的“精挑细刻”。“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年轻干部唯有在基层把“大事做好,小事做精,难事做妥”,以“育种”的精神促进基层工作,做到“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才能在基层的“大熔炉”中“百炼成钢”。

  “未雨绸缪方能应对自如”。吴俊对袁隆平的高产情结中谈到,“把水稻的各个方面性状都做到极致。这是应有的态度。质和量可以并行,量是基础。我们只有储备了超高产技术,才能备不时之需。这也是袁隆平院士坚持追求超高产目标的原因。” 的确,无论是种水稻还是干工作,唯有“未雨绸缪”,方能在关键时候“占得先机”。因此,作为年轻干部,亦应有这股精神,解决工作中的“畏难情绪”,改掉“拖延症”,凡事多考虑一步,在关键环节、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做好“备案”,才能不断积累经验,减少错误,有所成长。(伍柳蓓)

编辑:侯薇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