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长白时评:用新发展理念来理解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之深意 焦点话题-长白时评 侯薇 3259616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地评线】长白时评:用新发展理念来理解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之深意 焦点话题-长白时评 侯薇 3259616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地评线】长白时评:用新发展理念来理解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之深意
2020-11-17 来源: 中国吉林网

  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被称为“中国运河第一城”的江苏扬州考察。在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总书记详细了解大运河沿线环境整治和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等情况。如何做好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如何从流淌着的遗产中挖掘活的历史?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思考的命题。

  中国大运河贯穿古今、连通南北,是活化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构成的中国大运河,全长3200公里,开凿至今已有2500余年,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实践表明,保护和传承大运河文化,是守护中华文明之需。只有从文化上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才能更好地造福子孙万代,永续利用。

  以历史眼光思考大运河生态文明价值。大运河是一条母亲河,它极大促进了中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也促进了运河沿岸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兴起。与其它文化遗产不同,大运河是流淌的、活态的文化遗产,是由点、线、面共同构成的巨型带状大遗产。更值得一提的是,大运河在今天仍在使用,并不断被注入新的内涵,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历久弥新、熠熠生辉。如果说长城是中华民族挺立的脊梁,大运河就是流动的血脉,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其生态文明价值极其珍贵。

  贯彻新发展理念让活态化传承充满活力。大运河本身是个水利工程,但它在历史上还有经济、政治、军事方面的作用,同时又具有流动性,加强了南北方的联系。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这次江苏考察,再次释放出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强烈信号。这就决定了“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间里,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充分调动运河沿线城市的资源和力量,构建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共同体,激荡运河文化的源头活水。

  传承大运河文化贵在做好保护利用文章。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但也面临着遗产保护压力巨大、生态空间挤占严重等突出问题。2019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沿线各城市要按照《纲要》的要求,坚持科学规划、突出保护,古为今用、强化传承,优化布局、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打造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在实践层面,要鼓励积极探索创新。比如,运河故道安徽泗县正积极谋划建设泗县大运河文化遗址公园、泗县运河特色生态文化小镇等,为利用古泗州文化而打造的泗州新城奠定基石。北运河郊野公园、北运河桃花堤、“天子津渡”遗址公园……天津建成的一批以大运河为主题主线的文化公园,成为人们郊野生态休闲游的选择。应该珍视这些实践探索,举一反三,不断丰富完善。

  站在“十四五”乃至更长远的未来看传承大运河文化,其意义更在于如何把握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格局。我们期待着从传承大运河文化中破题,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汇聚接续奋斗、持续攻坚的力量,用新的发展成就更加有效地守护中华文明。(久泰平)

编辑:侯薇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