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人才支撑,方能端牢“中国饭碗” 焦点话题-长白时评 侯薇 3290694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强化人才支撑,方能端牢“中国饭碗” 焦点话题-长白时评 侯薇 3290694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强化人才支撑,方能端牢“中国饭碗”
2021-01-05 来源: 中国吉林网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负责人唐仁健表示,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今年,将重点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

  仓廪实,天下安。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最基本的就是生理的需要,食物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显然粮食的安全与人的生存是息息相关的,也突出了粮食安全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地位,这就需要我们在“仓廪实”上下功夫。只有让我们的粮仓量足质高,才能更好地解决14亿人的吃饭问题,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端牢“中国饭碗”,让粮食成为国家长治久安的“定心丸”。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历史背景下,我国粮食生产喜获的“十七连丰”,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增长0.9%,粮食产量连续6年站上1.3万亿斤台阶。随着时代的发展,粮食的生产已经逐步步入现代化,但是要更好地提升粮食的产量产值,还是需要我们在技术上进一步提升,这就需要我们增强对粮食安全的重视,更要增加在解决粮食生产“卡脖子”问题上的力度,才能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培养更多的“种子选手”,更好地破译“种子”密码。从外观来看,我们只能看出种子的好与坏,但是从深层次分析,这却是种子的基因问题,看是一颗小小的种子之中,也有大学问。要实现粮食安全,种子的品质是重要的关键点,要打好种业的翻身仗,尤其需要培养更多的“种子选手”,让他们来破译种子的密码,实现种子的自主创新,才能提升农业的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带来的是整个农业链条的改变。

  培养更多的“科技能手”,从“会种地”实现“慧种地”。现代化的农业,已经跳出了刀耕火种,对体力的要求在逐步降低,对脑力的要求在逐步提升,这此消彼长之中,更是农业现代化的表现,也折射了农业科技的进步。当然,要在新时代更好地驾驭现代化农业的耕种,走好机械化的生产之路,尤其需要培养更多的科技能手,实现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的转变,既提高了粮食种、收的效率,也以标准化的生产模式推动了粮食产量的提升。

  守牢耕地的“保护红线”,对“非农化”实现零容忍。耕地是盛装种子的“容器”、是根本,这就需要我们守住18亿亩的耕地保护红线,这也是守住14亿人粮食安全的生命线。要保护好耕地,既需要对耕地“非农化”进行零容忍,也要在“养”耕地上用心,要让耕地的质量再度进化,也需要以“长牙齿”的制度让触碰耕地保护“高压线”的人受到应有的惩处,才能确保粮食生产的安全。

  “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只有我们的粮食生产安全得到保障,才能让我们的饭碗能够端得稳。当然,“仓廪实”之后,还需要我们“知礼节”,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要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风尚,才能让我们的粮满仓,真正地实现心中不慌。(婧蓝)

编辑:侯薇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