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科学家精神 凝聚爱国创新动力 焦点话题-长白时评 侯薇 3355749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弘扬科学家精神 凝聚爱国创新动力 焦点话题-长白时评 侯薇 3355749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弘扬科学家精神 凝聚爱国创新动力
2021-04-15 来源: 中国吉林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

  这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就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这些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这精神谱系中,还有一种特殊的精神更值得弘扬,这就是科学家精神。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仍然需要弘扬科学家精神,凝聚爱国创新动力。

  要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是其不变信条,胸怀大局、心有大我、以身许国是其共同选择。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就要传承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牢记“科学家有祖国”,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把个人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着力攻克基础前沿难题和核心关键技术。

  要弘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十三五”时期,我国科学家在量子信息、铁基超导、中微子、干细胞、脑科学等基础科学前沿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原创成果,实现“从0到1”的突破,为丰富人类知识宝库作出重要贡献。主动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科技界坚定敢为天下先的自信和勇气,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持续强化基础研究,更加注重原始创新,以自立自强筑牢科技发展基石,特别是在解决受制于人的重大瓶颈问题上创出新路来,牢牢掌握原始创新的主动权。

  要弘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志探“龙宫”,乐在其中,从1958年到2014年,核潜艇事业伴随着他从青春走向耄耋之年。新时代新征程,仍然要弘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遵循客观规律,顺应自然和社会的发展,既要解放思想,也需严谨、较真;唯真是命,保持严谨的治学态度,把热爱科学、探求真理作为毕生追求,始终保持对科学和探究自然奥秘的好奇心,守住学术道德底线,“真”做学问、“真”做科研,在重大科技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收获新成果。

  要弘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2015年,屠呦呦站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高光一刻背后是她46年的无声坚守。屠呦呦以自身的经历和成就证明:淡泊名利,不骄不躁,矢志科研,是科学家的重要品质。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是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内涵。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弘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就要立高远的科研志向,从个人得失的小圈子中超脱出来,视自主创新、科技强国为己任,把追求人生梦想、实现个人价值和高尚的科研志趣统一起来,创造新的业绩。

  要弘扬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新中国科技发展史,是一部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历史。科研需要合作,合作形成合力,合力产生“乘数相应”,才能撷取璀璨的科研成果。新时代新征程,弘扬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就是要强化跨界融合、协作互利的新思维,倡导团队精神,厚植团队意识,建立协同攻关、跨界协作机制。当然,集智攻关领军人物必不可少。要把德才兼备的一流人才遴选到科研带头人的位置,为其施展渊博知识、包容精神以及管理才能打造宽广舞台,才能让其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要弘扬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当今之中国,正在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征程中。实现这个伟大梦想,归根到底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接续努力,需要“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新生力量。新时代新征程,弘扬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很重要的是把发现、培养青年人才作为一项重要责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同时,敢于放手、支持其在重大科研任务中“挑大梁”,为年轻一代插上科技翅膀,国家的创新发展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弘扬科学家精神,要广泛宣传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生动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尊重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良好氛围,用科学家精神引领后续人才培养,为实现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注入强劲的精神动力。(久泰平)

编辑:侯薇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