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春节】“仪式感”差别再证“年与时进、俗因时变” 焦点话题-长白时评 罗丹 3508685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网络中国节·春节】“仪式感”差别再证“年与时进、俗因时变” 焦点话题-长白时评 罗丹 3508685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网络中国节·春节】“仪式感”差别再证“年与时进、俗因时变”
2022-01-18 来源: 中国吉林网

  春节这个人们最看重的传统节日即将到来。中青校媒就“春节仪式感”相关话题面向全国217所高校的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531份。调查显示,92.30%受访者认为过年需要仪式感,其中44.91%受访者非常重视过年的仪式感。65.33%受访者认为,过去和现在的“过年仪式感”有差别,现在产生了很多新的过年仪式。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人们常说的“年味”是通过仪式呈现的,一旦被人们接纳,便约定俗成演绎成年俗,逐渐传承下来。年俗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不断更新。过去和现在的“过年仪式感”有差别,恰好再证了“年与时进、俗因时变”之规律。

  青年是年俗文化的传承对象。在年俗传承上,过去往往是年轻人听信长辈的,认为只有按老规矩办才是传统文化。如今,这种观念在青年人中并不完全认同,春节家庭聚会已经成了年轻人的主场,无论是还在上大学的00后还是初入社会的95后,都喜欢把云拜年、“快递年货”等新年俗带进过年的活动里,营造新的春节仪式感。这也是人们对“年味淡了”的误解。

  老传统与新文化擦出了新火花。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专属记忆,传承年俗文化,不是教条地照搬复制外在形式,而应该与时俱进地传承其文化内涵。“过年仪式感”的悄然变化,并非谁来强制的,而是随着互联网、智能化、数字化融入人们生活,人们交流不满足于线下,更多地在线上,因此催生了新年俗方式的演绎。值得一提的是,过年“新仪式”和传统习俗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只是形式上的逐渐演变,不变的是几代人的情感表达,传统年俗蕴含的精神内核一直在延续,仍是团圆和辞旧迎新,是最浓烈的年味。

  疫情的冲击,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新仪式传播。因疫情原因,给春运、年货采购等带来一定不便,但不能因为疫情而不过年,也不能因为疫情影响了过年的心情,可以创新方式予以弥补。比如,“网上年货节”,打通线上线下年货供应渠道,推出网上“买年货”“赶大集”“云餐厅”“云拜年”等特色活动,让“网上春节”年味儿十足。这种变化恰好适应了青年人的消费习惯,也逐渐被更多中老年人所接受,更具时代感。不管是在哪里过年,“买年货”的仪式没有变。

  观看冬奥会,将成为今年春节“新仪式”的元素。北京冬奥会开幕恰好在春节假期,很多人把观看冬奥会列入过年仪式清单之中。中青校媒调查显示,81.54%受访者会把收看冬奥会作为今年的过年仪式之一。当中国国歌在冬奥会赛场响起时,家家户户都将会在瞬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也将为这个春节注入别样的韵味。

  青年对“过年仪式感”的不同认识,是时代发展进步的一种表征。从实质上看,并没有影响传统年俗的传承,反而因为新旧过年仪式的融合,让我们既能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里守住传统文化的血脉,又能让传统民俗更“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传播具有启迪意义。(久泰平)

编辑:罗丹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