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长白时评:中国制造活力奔涌 阔步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谈政论经-长白时评 罗丹 3882432
【地评线】长白时评:中国制造活力奔涌 阔步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谈政论经-长白时评 罗丹 3882432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地评线】长白时评:中国制造活力奔涌 阔步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2024-09-12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的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经过75年发展,我国工业总量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自2010年首次超过美国,稳居世界首位,2022年占全世界比重为30.2%,成为全球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要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出口商品中80%以上是初级产品。1978年,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下降到53.5%,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到46.5%,2000年以后工业制成品上升到90%以上。2023年,机电产品在出口总额中占比达58.5%,其中,汽车出口522万辆,我国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折射出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制造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坚实步伐。

  创新驱动,中国制造不断积蓄发展优势。中国制造仅用70多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从“几乎什么都不能造”变成如今的“大而全”,并在2010年重夺丢失了一个半世纪的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地位。中国制造不仅体量大,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也是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我国有超过四成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成为制造大国,最初靠的是庞大的市场、劳动力、原材料、土地等优势,吸引全球制造业中低端环节向我国转移;此后靠的是产业链集群、物流供应链、生产技术、产业工人、产业配套环境等优势,实现全球制造业产业链在我国整体布局。实践证明,制造业有了规模,其核心竞争力中生产效率的优势就有了重要基础,能通过产业配套优势、产业规模优势等大幅降低成本。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规模以上工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9362亿元,比2000年增长38.5倍,研发投入强度为1.4%,比2000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为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并进,提升的是产业竞争力,也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字赋能,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步履铿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7%,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3%。走进5G智能服装厂生产车间,生产动态实时映射到虚拟工厂中,可以实现对每笔订单、每台设备的实时管控;移步智能汽车工厂,利用防错扫描、视觉穿戴等设备,数字化生产线可以满足用户500多万种个性化配置,定制化生产成为现实……如今,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300瓦时每公斤,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34.6%,屡屡刷新世界纪录;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年出口突破万亿元大关……中国制造加快迈向全球产业中高端。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0.1%,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2.9%,工业互联网实现工业大类全覆盖。越来越多制造业企业在各自领域先行先试,探索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的新路径。2023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5.7%,比2012年提高6.3个百分点。今天的中国制造,瞄准“高科技”、追求“高效能”、迈向“高质量”,激荡新活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为我国进一步建设制造强国指明了方向,也为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后制造业转型升级明确了路径。今天,中国制造已经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正在打开更广阔的市场。乘势而上,巩固已有优势,勇于创新,锻造新优势,必将推动中国由制造大国阔步迈入制造强国。(久泰平)

初审: 罗丹   复审: 侯薇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