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时评评论员 杨飞
10月31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城市日”。时间镜头拉回到2013年12月6日,第68届联合国大会第二委员会通过有关人类住区问题的决议,决定自2014年起指定每年10月31日为“世界城市日”。设立“世界城市日”,旨在推动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是繁华与富足的象征,代表了人类的进步和文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和城市发展能级大幅提升。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已经有9.4亿人生活在城镇;19个城市群承载全国75%的人口,贡献了85%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为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今年3月,国务院专门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明确以提升城镇化质量为主线,部署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现代化都市圈培育、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四项重大行动。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是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承载着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也在持续擦亮着城市建设的价值底色:从统计数据来看,2019年至2024年,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8万个,惠及居民4800万户、超过1.2亿人,共改造提升各类老化管线36万公里。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持下,智慧城市也深刻地改变着城市面貌。从住房难等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入手,系列“组合拳”提升了城市安全韧性和宜居宜业水平,开创了人民城市建设的新局面。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城市堪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空间载体和主阵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近年来美丽城市建设交出了一张亮丽答卷: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国家森林城市212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32%,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65平方米。可以想象,当“推窗见绿、开门入园”在城市变得越来越“触手可及”,民生幸福感当然会越来越高。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历经岁月砥砺,世界城市日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已成各国分享城市善治经验、共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之路,新时代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可以肯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筑更多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幸福之城,我们也将携手各国共同推动全球城市生活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期编辑:侯薇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