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时评评论员 四岳
近期《财经调查》栏目接到群众反映,有个别企业,公开大肆招聘所谓“撰稿”人员,为有需求的群体有偿代写。只要付费,就能批量生产假文章、假论文,甚至形成了一条灰色生意链条。
当“代写一条985”成为电商平台的隐秘暗语,当“AI生成+人工润色”成为毕业季的“通关秘籍”,我们不得不直面一个令人窒息的现实:论文代写,早已不是个别学生的“捷径”,而是一场对学术灵魂的侵蚀。在这场交易中,买方与卖方同样都是受害者,共同沦为学术异化的牺牲品。
代写看似“省事”,其实是为快捷服务陷阱买单。表面看,购买论文服务的学生是这场交易的“受益者”。他们支付金钱,节省了时间和精力,换来一纸文凭所需的“学术成果”。然而深层次看,这些学生失去了更为宝贵的东西,那就是面对挑战的勇气、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探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挫折体验。一名大四学生花费重金购买两篇毕业论文后,在被问及是否担心被查出时,她说道:“其实我更担心的是,如果真要我讲这篇论文的内容,我根本讲不出来。”知识的获取本应是一场思维的学习和挑战,而代写服务却将这个过程变成了一场空洞的交易,学生用金钱换来的不是简单的一篇论文,而是一种自我能力的丧失。
当思考被“外包”,这是精神拱手出让的异化。在某高校,一位教师发现学生的论文“专业得可疑”——文章使用的理论和方法都超出了课堂所教范围。面对质疑,学生最终承认论文是“找专业人士完成的”。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精神拱手出让现象正在蔓延,不少学生不仅外包了论文写作,还将一切需要深度思考的学业任务转包给他人。在各类代写平台上,除了毕业论文,还充斥着实习报告、课程作业、毕业设计甚至课堂展示的代做服务。当思考被全面外包,教育就失去了最根本的意义。大学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场所,更是思维训练和人格塑造的熔炉,逃避这一过程,无异于买椟还珠。
当才华成为“变现工具”,这场学术皮影戏显得那么荒诞滑稽。论文代写产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上游有专门的“写手”招聘和培训,中游有客服和销售团队,下游还有修改和答辩指导服务。一位曾经的代写机构负责人透露,他们的写手团队中有不少是在读硕士生和博士生。“他们专业知识扎实,写作效率高,而且最了解学术规范。”这形成了一种荒诞的学术皮影戏:一边是高校教师努力培养学生,另一边是自己培养的研究生却在帮别人逃避培养。学术共同体内部出现了诡异的自我消解,长此以往,不仅学术道德被腐蚀,连带对真实、对创造的敬畏也一并消解。
对社会,这一现象是对信任的消解、腐蚀和破坏,需要重点关注和治理。当医生的论文是买的,工程师的设计是抄的,教师的教案是AI生成的,我们还能相信谁的专业?学术诚信是社会信任的基石之一,一旦崩塌,后果远超想象。必须进行治理,而治理不能只靠一次曝光。平台应建立“学术诚信防火墙”,封杀代写关键词与交易链;高校需提供免费查重服务,设立AI使用规范,而非一味“堵”;监管部门应将“代写+代发”纳入非法经营打击范畴。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术追求重回正确轨道,创新前行。
学术诚信的丧失固然可怕,但思考勇气的丧失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文化悲剧。学术诚信的维护,不仅需要技术手段、监管措施,更需要每个人内心的那一份对知识的敬畏,我们捍卫的不仅是论文的真实性,更是每个人在知识面前的尊严与诚实。否则,终有一天,我们将在满纸荒唐言中,认不出自己曾经清澈的眼神。
本期编辑:侯薇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