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时评评论员 杨飞
据澎湃新闻报道,广东汕头潮南区陈店镇居民反映,当地有关部门发布《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称,全体中小学生一律不得参与任何形式的民俗活动,如英歌队、腰鼓队、各类游神、游行表演活动。当地政府人员回应,此举系根据上级指示进行的部署,出于安全管理方面考虑。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比如,英歌(潮阳英歌)就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歌(潮阳英歌)是广东省汕头市传统舞蹈,当前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歌颂扶正压邪、团结战斗和勇敢拼搏的英雄气概,英歌(潮阳英歌)甚至已经成为了潮汕人民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在潮汕普遍的民俗祭祀、喜庆节目的群众性观赏活动中,都能看到潮阳英歌的身影。2024年春节期间,英歌舞还“出海”英国,吸引大批观众围观。
文化的载体是人,传承的载体也是人。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岁月洗礼早已融入到了我们民族的血液中。传承民俗文化,需要越来越多人们的参与。也是英歌舞,还是在汕头,去年一名5岁女孩与经过家门口的英歌队大方共舞的视频就曾在互联网上热传。当时,小女孩挥动英歌槌、跳起英歌舞,和着英歌队员的节奏“吼”了起来。受小女孩的感染,英歌队员纷纷停下脚步,与她互动共舞、握手、碰拳致意。这,堪为刻在潮汕人骨子里的文化传承带来的强劲力量。
也正是看到了群众参与在民俗传承方面的重要性,近年来汕头一些地方组织英歌舞进校园、进社区,为孩子们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古老文化遗产的魅力打开了一扇窗。多措并举下,越来越多孩子学起了英歌舞,加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的队伍。只是如今陈店镇的一纸禁令,却突然让英歌舞与中小学生“绝缘”,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更何况禁令还不仅针对英歌队,腰鼓队、挑花篮等游神、游行表演活动等也都在列。若按照这样执行下去,民俗还如何流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还如何传承?
安全是底线,却不是挡箭牌。当然,安全大于天,这一点无可厚非。但安全绝不能是禁止孩子们参与民俗活动的借口。其实,影响安全的因素时时处处都在,最关键的就在于防而不是禁。比如,在中小学生参加英歌队、腰鼓队、各类游神、游行表演活动时,可以制定更加严密的防护措施,这都比一刀切禁止参与活动效果要好得多。粗暴地出台禁令,看似为了学生安全着想,实则会断了文化传承的根脉,与赤裸裸的懒政无异。从孩子做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代代相传、融入血脉、生生不息。
本期编辑:侯薇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