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重阳节 今朝欢度更丰盈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罗丹 3991747
与时俱进重阳节 今朝欢度更丰盈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罗丹 3991747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与时俱进重阳节 今朝欢度更丰盈
2025-10-29 来源: 中国吉林网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

  爱满重阳,情暖金秋。10月29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踏着深秋的韵律如约而至。这个源自《易经》“九为阳数”的节日,因两九相重得名“重九”,后又与“久久”谐音相契,被赋予长寿寓意,成为承载尊老传统的“老人节”。它从远古走来,成型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以后,与除夕、清明、中元并列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在时光流转中沉淀为民族文化的重要印记。

  传统节日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文化根系。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至先秦《季秋纪》记载的秋收祭祀:当季秋九月,作为季节标志的大火星隐退,先民们以祭祀送别火神、感恩天帝与祖先,用庄重仪式传递对自然的敬畏与对恩赐的感念。由此衍生的习俗生动而具体:登高祈福望顺遂,佩茱萸辟邪求安康,饮菊花酒益寿延年,食重阳糕寓意“步步高”。这些习俗串联起的,是古人对时序的感知、对生活的期许,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集体沉淀。重阳节日,中华文化,厚重名片。

  节日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变迁,重阳节的内涵不断丰富——从最初的祭祀祈福,到唐宋诗词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乡情愫,再到如今“敬老、爱老、助老”的核心主题,它始终与社会脉搏同频。今日之重阳,早已超越传统节庆的范畴,成为各地践行尊老美德的“固定功课”:社区里的免费体检、养老院中的文艺汇演、家庭里的陪伴聚餐、社会层面的老年权益保障……一系列活动让“夕阳红”更添暖意,既让老年人共享幸福生活,也让敬老传统在代际传递中愈发鲜活。重阳敬老,蔚然成风,温暖时代。

  诗与远方,为重阳节注入更多浪漫。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从不吝啬对重阳的咏叹:“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道出闲居的悠然,“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彰显时光感慨的情怀,“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更赋予节日以时代豪情。这些诗句穿越时光,让秋菊的芬芳、登高的旷远、思亲的绵长,在古今情怀的共鸣中愈发厚重。如今,重阳文旅融合更添新彩:登名山赏秋景、访古镇品菊韵、参与非遗体验……传统与现代交融,让节日既有文化味,又有新玩法。重阳节日,思想丰盈,精彩纷呈,活力澎湃,昂扬向前。

  从古代的祭祀祈福到今日的敬老新风,从登高佩萸到文旅融合,重阳节的变与不变,恰是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密码。它带着历史的厚重,映照着当代的温度,在“传统”与“创新”的交织中,以独特的东方韵味绽放于现代生活。在重阳节,我们既致敬过往的文化根脉,更拥抱当下的敬老温情——传统节日与时俱进,焕发时代光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为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做出新贡献。重阳安康,幸福绵长,闪烁文化之光。

  本期编辑:罗丹

初审: 罗丹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