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闻不能省去“正规媒体”这个渠道? 焦点话题-长白时评 侯薇 2273256

报料电话:0431-86736969

看新闻不能省去“正规媒体”这个渠道?
2016-12-01 来源: 中国吉林网

  看新闻还是不能省去“正规媒体”这个渠道,朋友圈已经成为假新闻的集散地,千万不能被“据朋友圈报道”之类的野鸡新闻拉低智商。(11月30日晶报)

  这段文字出自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曹林的《有一种野鸡新闻叫做“据朋友圈消息”》。在曹林老师看来,“朋友圈报道”往往是单信源的(甚至无信源),带着强烈情绪和利益色彩的单方叙述充斥于各种公号文章。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直接引用某个不明来源的网帖,或者某个毫无根据的说法,抑或是某一方的自说自话,很容易迅速占领朋友圈。

  乍一看,曹林老师的看新闻还是不能省去“正规媒体”这个渠道似乎很有道理。不过,据此认为“朋友圈已经成为假新闻的集散地”,未免以偏概全。

  一者,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很多读者早已省去了“正规媒体”这个渠道。很多年轻人获取资讯的今日头条、腾讯新闻,都不是曹林眼中的“正规媒体”。

  二者,虽然正规媒体的公信力较高,但造谣的“正规媒体”造谣也不少。今年春节期间,一篇题为《春节纪事:一个病情加重的东北村庄》的“返乡日记”经微信、微博转发,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文章描绘的那座“礼崩乐坏”的东北村庄真相究竟如何?记者深入事件发生地调查发现,“返乡日记”并非“返乡之作”,文中描绘的礼崩乐坏的“时间、人物、地点都是虚构的”。

  “返乡日记”作者高胜科供职于《财经》杂志社。《财经》杂志是正规媒体,高胜科是正规记者,一样可以杜撰出没有事实依据的“新闻”。

  事实上,今年9月28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开通报15家媒体刊登虚假失实报道的查办情况。《南方都市报》、《扬子晚报》等《武汉晚报》、《荆州日报》、《赣州晚报》、《包头晚报》、《内蒙古晨报》、《北方新报》、《红山晚报》等15家媒体和17名采编人员被处罚和处理。这是自2014年中宣部等九部门深入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以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七次公开通报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情况。

  说起来,曹林对新媒体的偏见由来已久。曹林曾在2015年第12期《青年记者》撰文《第一份工作别选新媒体》,对新媒体嗤之以鼻。他的理由有二:一是到新媒体,只会被当成“人手”,学不到东西,不能像传统媒体那样在认真做新闻中累积经验和江湖地位;二是新媒体还是一个空洞概念,容易滋长和感染虚浮之气,传统媒体则严谨很多。

  说到新媒体学不到东西,只能说明曹林老师思想僵化;说新媒体还是空洞的概念,更是罔顾事实。且不说曹林老师也玩微信公众号,而且很有影响。只说一点,新媒体取代传统媒体乃是大势所趋——东方早报、京华时报等一批传统媒体相继宣布停刊,澎湃、界面等新媒体正在崛起,就是有力的佐证。

  去年11月8日,中国记者节第11届系列交流活动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曹林表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存在着不平衡与不平等。其中包括,言论之间不平衡。曹林认为,很多传统媒体被读者抛弃,很多新闻发生之后在网上就能看到,但在报纸上看不到,新媒体很快,传统媒体慢一些,新媒体很自由,很活泼,传统媒体很严肃。他同时承认,许多新闻人厌倦了传统媒体之后去做新媒体,反过来“黑”传统媒体,实际上两者有很多合作的空间。

  曹林的上述这个观点当然有可取之处。但不要忘记,曹林的身份首先是传统媒体中国青年报评论员,不也一样不遗余力以黑新媒体为乐么?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不能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都不能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更不要互相攻击。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有各自的优势。传统媒体要生存,必须加快媒体融合进程,新媒体要发展,也必须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恪守新闻道德底线,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赢得读者赢得市场。(张卫斌)

责任编辑:侯薇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