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直播”并非标本兼治之策 社会纵议-长白时评 曹淑杰 2784105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名校直播”并非标本兼治之策 社会纵议-长白时评 曹淑杰 2784105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名校直播”并非标本兼治之策
2018-12-18 来源: 中国吉林网

  过去一段时间,我们的记者试着去了解这样一件事情:248所贫困地区的中学,通过直播,与著名的成都七中同步上课。200多所学校,全天候跟随成都七中平行班直播,一起上课、作业、考试。有的学校出了省状元,有的本科升学率涨了几倍、十几倍。(12月16日《中国青年报》)

  名校直播的意思就是,将一些师资力量丰厚,教育理念和质量先进的学校的讲课过程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与农村贫困地区学校共享,这种形式不仅是可以填补城乡之间的教育鸿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也是一次十分有意义有价值的教育革命。

  这种教育模式具体到新闻中,就是将成都七中的教学过程通过直播的形式与云南等偏远地区的学校进行共享,让学生在成都七中老师的讲课下获得知识,接受教育。成都七中去年30多人被伯克利等国外名校录取,70多人考进了清华北大,一本率超九成,号称“中国最前列的高中”,是名副其实,闻名遐迩的名校,

  而中国贫困地区的248所高中,师生是周边大城市“挑剩的”,曾有学校考上一本的仅个位数。可以说,两者之间存在天然的教育鸿沟和现实的教育差距,似乎有着不可逾越和难以改变的距离,但是一根网线却改变着这种状态,缩小着名校和贫困地区高中之间的差距。通过直播,不仅激发了贫困地区学生的奋进和争先的积极性,也扩展了他们的眼界,让他们意识到彼此的差距,继而更加奋发图强,对老师的教育思维、理念和方法也是一次鞭策和提升,可以说,是对贫困学校师生的一次促进,也是一种有意义的教育革命。

  很长时期以来,教育都是各自为政,虽然在现实中存在着学校和班级之间互相学校和观摩交流的现象,但是毕竟都是小范围的小打小闹,像这种名校直播这样大规模的通过网络实现教育共享的行为却不多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局限着教育资源的发挥,也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尤其对一些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不强的贫困地区来说,更是一种巨大的不公平。如今,一根网线解决着这些问题,实在令人欣慰和感动。这是网络时代的教育进步和文明。

  没错,在城乡两元结构的发展格局下,农村和城市的距离依然存在,比如,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在生活环境,生活质量,成长条件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虽然国家大力压缩这种差距,但是就教育而言,城乡教育仍然存在着不均衡,不公平,这就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修补和改变这种不均衡,而名校直播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是最快捷最有效的办法。

  当然,名校直播只是权宜之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城乡教育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名校直播虽然有效,但是却并非解决问题的根本。解决城乡教育差距,最根本的还是,从体制和机制入手,比如,加强农村发展,缩减城乡在经济社会等方面存在的距离,比如,加强对农村尤其是贫困偏远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鼓励和培养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在师资、教育环境等方面加强鼓励和扶持,引导农村教师当自强,提升他们的教学本领,和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的改善等,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可行举措,也是根本方法。唯有培养出先进的老师,打造优质的教育资源,农村教育才有希望,改变城乡差距才能水到渠成。换言之,解决城乡教育差距,不仅需要教学方式上进行革命,还需要在体制机制和教育理念等方面,来一场深度革命。


编辑:曹淑杰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