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基层物流基础设施,创新农货销售模式,开展电商技能培训……近年来,我国农村电商在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等方面成效显著。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7万亿元,增长12.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农村电商正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性迅速崛起,不仅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新的途径,而且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创造了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了农业产业链延长,带动了农户就业增收,乡村振兴的潜能正被不断激发。
完善基层物流基础设施,促进农村电商蓬勃发展。发展农村电商,不但可以解决村民们网上购物的难题,而且自家生产的农产品也可以通过电商卖出去。但前提条件是基层物流基础设施要形成网络,而且要畅通。过去由于代收点分布散、寄件取件混乱,快递普遍被寄放在超市、水果店门口等,无人管理,出现了不少快递丢失、损毁等情况。近年来,商务部会同财政部等部门共同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累计支持1489个县建设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截至2022年底,建设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超280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15.9万个,农村网商达1750.3万家,同比增长8.5%。打通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和消费品进村“最后一公里”,促进了农村电商蓬勃发展,也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坚实支撑。
加强电商人才培育,助力新产业带动就业。促进农村电商蓬勃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也离不开作为主体的农民的奋斗。要通过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培养专业人才,破解农村电商“人才荒”。从2018年至2022年,农业农村部连续5年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业农村电子商务专题培训班,共培训电商骨干人才2500余人;面向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院校毕业生等返乡入乡群体,组织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2022年,开展数字化应用、电商直播等技能培训,涉及20万人次。政策给力,农村电商已成为农村创业的大舞台。从2012年到2022年底,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到1220万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超过15%,且大部分从事农村电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等新产业新业态,带动农户就业增收。
农村电商蓬勃发展,推动农村产业链升级。农村电商不是简单把农产品搬到网上,关键是通过订单式农业、基地直采,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锻造生鲜农产品新型供应链,提升物流配送效率,推动新农业与新零售结合,凸显出优质农产品的竞争力。比如,如今的农村,手机变成了“新农具”,直播变成了“新农活”。许多农民通过微信或直播销售自家农产品,一大批农产品“网红”涌现,农产品购买转化率提升明显。又比如,结合自身农产品产业特点和地域特色,探索农耕体验、休闲度假、研学旅行等农旅融合新业态,有效提升农产品价值链。
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农村电商已成为助推“三农”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从另一个角度看,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农村电商发展是一项多元、立体、系统化的工程,涉及产业布局、产业链开发、物流链打造、品牌运营、数字化人才体系建设培养等多个环节。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要将农村电商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数字乡村建设、“数商兴农”工程等有效结合起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为推进乡村振兴源源不断地注入新发展动力。(久泰平)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