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小”真在挤压公共空间吗? 社会纵议-长白时评 罗丹 3966563
“一老一小”真在挤压公共空间吗? 社会纵议-长白时评 罗丹 3966563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一老一小”真在挤压公共空间吗?
2025-07-30 来源: 中国吉林网

  近日,两则关于“一老一小”的新闻引发社会讨论。湖南衡阳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每天有将近100名无看护儿童滞留在馆内,有家长点完外卖就让孩子独自待上一整天。多家图书馆公开发文批评“家长甩手放娃”现象,呼吁孩子们保持安静。有网友拍摄的视频显示,山东聊城一家肯德基店内挤满了纳凉的老人,他们或是聚在一起聊天,或是打牌,或是躺在座椅上睡觉,但是都没有点餐。店员坦言,最近天气热,许多老人吃完早饭就来店里乘凉。

  一面是家长将图书馆当作“免费托管所”,一面是老人把餐厅当作“共享空调房”。看似各自安放,却共同指向公共空间功能被挤压的尴尬现实,耐人寻味。

  如果简单批判“甩手”或“占座”,难免失之凉薄。 衡阳图书馆每日滞留的无看护儿童背后,是无数双职工家庭无处安放孩子的焦虑与无奈;肯德基里聚众纳凉的老人们,既源于根深蒂固的节俭习惯,亦饱含对社交温情的渴求。家里空调虽能降温,却难驱散独自在家的孤寂。“将心比心”,需要客观地看待公共空间的不当使用。

  透过现象,能够深切感到问题的症结在于,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短缺与结构失衡。当普惠的社区托育服务缺位、当老年活动中心覆盖不足或吸引力不够,公共图书馆与商业餐饮空间便被动“补位”,成为无奈之选。

  回应“一老一小”的深切需求,考验着城市治理的“绣花功夫”。简单的驱离或道德谴责,既非治本之策,更可能加剧社会群体间的割裂。城市治理需要的是疏堵结合、刚柔并济的智慧,努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精细化治理体系。

  政府主导,源头填补缺位。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牢牢兜住民生底线”。许多城市集中发力做好落实文章。比如重庆专门印发过《加强和改进“一老一幼”服务工作方案》,又将“为未成年人提供假期公益托管服务12万人次以上”等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地应该借鉴这些做法,强化政策引导与资源投入,加快在社区层面建设普惠托育点与适老活动载体,让公共服务可及、贴心。

  空间共享,弹性管理边界。在政府主导的同时,可以鼓励企业在非高峰时段有条件开放空间资源,同时建立清晰规则,如餐厅高峰期劝导老人离场,图书馆可联合社区开辟特定托管区,既照顾特殊需求,又维护核心功能。同时,公共服务信息应通过社区公告、社交媒体等多渠道传播,避免资源闲置与需求外溢并存的现象。

  公众参与,涵养规则意识。 公共空间的和谐共享需要所有使用者共同维护。家长需明晰监护责任不能转嫁,老人也需理解商业场所的运营需求,个人便利不能无限挤压公共秩序与他人权益。当每个人的规则意识得到强化,就会减少图书馆成“托管所”、快餐店变“纳凉点”等现象的发生。

  城市治理的温度与精度,最终体现于如何托举“一老一小”最朴素的期待。当社区托育服务让家长安心,当清凉宜人的公共活动空间向老人敞开大门,图书馆方能重归静谧的知识殿堂,餐厅亦可专注飘散美食香气。

  “一老一小”的民生需求,是城市必须答好的基础考卷。以绣花般的功夫穿针引线,在精准服务中织就一张温情之网,让不同群体在规则的守护下各得其所、共享安宁。这不仅是空间秩序的重塑,更是城市文明向善的刻度。(久泰平)

初审: 罗丹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