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形式主义,切忌“转发即重视”的虚浮 社会纵议-长白时评 罗丹 3969464
整治形式主义,切忌“转发即重视”的虚浮 社会纵议-长白时评 罗丹 3969464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整治形式主义,切忌“转发即重视”的虚浮
2025-08-11 来源: 中国吉林网

  长白时评评论员 久泰平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通过媒体发布后,某些干部未及研读全文,便率先在朋友圈“闪电转发”。某种意义上,转发也是宣传的一种形式,但贯彻落实《若干规定》不能停留在转发上,应忌“转发即重视”的虚浮。

  转发易,落实难;姿态虚,根基浅。指尖轻点完成“云落实”,本质上是一种“伪执行”。中央三令五申,形式主义乃“顽瘴痼疾”,整治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基层作为政令通达的“最后一公里”,贯彻落实好《若干规定》,前提是要吃透精神。若仅满足于“已转发”的表面文章,又如何指望干部们能深挖病灶、真抓实干?这种“以形式主义落实反形式主义”的悖论,非但未解基层之困,反而在旧疾之上又添新伤。

  破除指尖迷思,需以“实”字破题。根治形式主义沉疴,核心在于祛虚向实。

  深读为基,内化于心,警惕“数字留痕”替代真学深悟。各级干部需真正沉下心,逐字研读《若干规定》,领悟其解放基层、激励实干的核心要义。这绝非要求“打卡式”学习或“留痕式”表态,而是要通过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结合实际工作痛点难点,深刻理解政策背后的为民情怀与务实导向。力戒将学习简化为“拍照上传”“笔记字数达标”等新的“数字留痕”负担。学习的成效,应体现在能否将政策精神熔铸为行动自觉,能否清晰识别并自觉抵制身边的形式主义新变种,而非满足于“一键转发”的虚假仪式感和应付检查的“云端表演”。

  刀刃向内,动真碰硬,构建穿透“指尖泡沫”的监督闭环。党委(党组)作为“关键少数”,须率先垂范、扛牢主体责任。对照《若干规定》所列问题清单,不能仅停留在“照单转发”的层面,而应主动检视、刮骨疗毒。应建立常态化自查自纠机制,敢于向“指尖上的落实”“群里的响应”等新型变通敷衍行为亮剑。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利剑必须更加精准有力,不仅要紧盯传统的形式主义问题,更要敏锐识别和打击“只转发不落实”“线上热线下冷”“以文件落实文件”等披着“数字化”外衣的新形式主义。畅通基层干部和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让“指尖泡沫”在立体监督网络下无处遁形,确保中央政令穿透形式主义“隔离层”,真正抵达基层末梢,产生实际效力。

  赋能减负,协同并进,打通政策善意落地的“最后一米”。上级部署工作须恪守通知要求的“实事求是”,警惕“层层加码”的惯性思维。落实减负,核心在于系统性重塑工作流程与考核导向。应将《若干规定》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机制:精简不必要的会议、文件、报表和APP打卡;科学设定考核指标,重实绩轻痕迹,重效果轻过程;赋予基层在权限范围内更大的自主裁量权和资源调配能力。真正将减负省出的时间、精力与空间,转化为基层干部谋划发展、服务群众的澎湃动能。上级机关的角色应从“指挥员”更多转向“服务员”和“支撑者”,提供必要的政策解读、资源支持和容错空间,形成上下协同、合力攻坚的良好局面,让政策善意最终化作民众可感可知、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与发展实效。

  唯有落地生根,方能轻装致远。“朋友圈刷屏”的喧嚣,转不掉真问题,更转不来真落实。指尖的轻点,无法替代脚步的丈量;虚拟空间的“热度”,无法夯实事业发展的根基。根治形式主义,是一场需要久久为功的硬仗。破除“指尖形式主义”的新障眼法,关键在于将“实”字贯穿始终:学习要实、检视要实、监督要实、赋能要实、落实更要实。唯有以“一竿子插到底”的实劲,将《若干规定》从“指尖”真正落到“地上”、刻入“心里”,方能让基层干部彻底挣脱无谓的束缚与表演的枷锁,真正轻装上阵,心无旁骛地投入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火热实践中去。唯有如此,基层减负的清风才能真正吹散形式主义的阴霾,基层干部的实干活力才能真正迸发,为中国式现代化夯筑最坚实、最可靠的根基。切莫让这份饱含减负决心、旨在激励实干的好政策,沦为形式主义表演的“道具”,在指尖的流转中消解了其本应有的千钧之力。

初审: 罗丹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