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家暴,别用“劝和”堵住受害者的生路 社会纵议-长白时评 侯薇 3986549
反对家暴,别用“劝和”堵住受害者的生路 社会纵议-长白时评 侯薇 3986549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反对家暴,别用“劝和”堵住受害者的生路
2025-10-11 来源: 中国吉林网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

  10月5日,福建泉州石狮一名男子在家中打骂女子,并猛摔一个小女孩。9日,石狮市妇联工作人员表示,事发后第一时间已去了解情况,现在正在跟踪处理。针对被打女子是否是男子妻子,妇联称以官方通报为准。

  “忍一忍就过去了”“算了吧,一家人哪有隔夜仇”“为了孩子,再给他一次机会”……在家暴受害者的求救声中,总有一些“劝和者”带着“为你好”的姿态,试图用“家庭和睦”的枷锁,困住那些渴望逃离暴力的人,将受害者推向更深的绝望。“未经他人苦、却劝他人善”,这些“局外人”以劝和的糖衣毒药,在家暴的战场和稀泥,用“温情”掩盖了暴力的本质,堵住受害者生路,是对施暴者恶行的变相纵容。

  “劝和”的致命陷阱,在于用虚假的道德绑架替代基本的利害判断。“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家暴藏进“家务事”的幌子下,“劝和者”又将受害者的求救曲解为“一时冲动”,将施暴者的暴力轻描淡写为“情绪失控”,都阻碍了对家暴的治理。当受害者鼓起勇气说出伤痛时,他们需要的不是“和稀泥”的调解,不是“顾全大局”的劝说,而是明确的支持、安全的庇护和法律的撑腰。家暴里的“劝和”,是在夺走受害者反抗的权利,让他们在“为了家庭”的枷锁下,继续承受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摧残。

  原谅家暴,可能换来更重伤害。面对家暴的时候,充当“和事佬”,是对家暴的放纵,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比如,成都谢玉梅两年被家暴16次,辽宁营口张某萍被前夫家暴致死,上海施女士闪婚后一个月遭三次家暴等,第一次的原谅,并没有换来“改邪归正”,反而在持续受家暴的苦。对家暴“零容忍”就是把伤害提前扼杀,让暴力无处容身。

  然而,“劝和”文化正在不断瓦解受害者的求救勇气。家暴从来不是情绪失控,而是施暴者用暴力控制他人的手段,而劝和、道歉、原谅将带来再次施暴的恶性循环。当施暴者发现,无论自己如何伤害他人,总会有人出面“劝和”,总会有人为其开脱,他们的暴力行为只会愈发肆无忌惮。受害者在反复求助得不到支持后,逐渐磨灭求救的勇气,沦为暴力的牺牲品。“劝和”并未让家庭从此和谐了,反而让受害者失去撑腰的人,失去反抗的底气,也让施暴者更加有恃无恐,这样的“劝和”堵住的是受害者唯一的生路。

  遇家暴,需要及时止损。在受害者求救时,坚定地站在他们身边,告诉他们“纵容是下一次施暴的开始”“你有权利逃离暴力”,并帮助他们收集证据、联系警方、申请保护令,用法律的武器为他们筑起安全的屏障。面对家暴,别再迷信“原谅能换来和平”,家暴的深渊里,从来没有“回头是岸”,只有“及时止损”才是生路。对家暴说“不原谅”,要勇敢向所有“劝和”的声音说不,为自己也为更多受害者发声,更好守护生命。

  反对家暴,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告诉TA别保持沉默,勇敢反驳,传递正确的态度,让“拒绝家暴”成为社会共识,为TA提供警方、妇联、媒体、法律等维权路径,为正义铺路、为希望搭桥,为受害者撑起“保护伞”,让施暴者受到应有惩罚。

  本期编辑:侯薇

初审: 侯薇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