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边校招海报撕开了谁的遮羞布? 社会纵议-长白时评 王韬 3989610
擦边校招海报撕开了谁的遮羞布? 社会纵议-长白时评 王韬 3989610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擦边校招海报撕开了谁的遮羞布?
2025-10-22 来源: 中国吉林网

  长白时评评论员 四岳

  近日,某高校秋季双选会现场,一张海报引爆全网。海报上,一位身着紧身短裙、姿态撩人的女性形象赫然在目,配文写着:“主播岗,月薪5000-8000元,才艺类可面议”,下方一行小字更是耐人寻味——“有身材优势可展示”。

  事件曝光后,这所大学发布官方致歉声明,指出该企业虽已合法注册且招聘岗位符合要求,但海报未经学校报备。然而,这起事件暴露的远不止是材料审核的疏漏,更是校园招聘价值导向的严重偏差。

  “合规岗位”不等于“合规宣传”。这所高校发布情况说明:该企业确已在江西省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完成注册,所申报岗位符合校园招聘基本要求,但其现场摆放的海报内容未经学校审核备案,属巡查疏漏,学校深表歉意,并已责令企业撤展。这番回应看似诚恳,实则暴露了当前高校就业服务中的一个漏洞,那就是重资质、轻内容;重程序、轻监管。事实上,类似事件早已不是孤例。某高校招聘会惊现“博士生月薪1500元”乌龙海报,被批“羞辱性招聘”。这些都不是简单的“失误”,而是企业在流量逻辑下精心设计的“眼球经济”套路。

  根据统计,2025届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222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在这种背景下,直播、短视频、电商等新兴行业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但问题在于:渠道多了,质量却参差不齐。 高校作为连接学生与社会的“最后一道门”,本应是过滤器,而非传声筒。如果连一张海报都审不出问题,又如何保障学生的知情权与选择权?

  其实,我们应该从“被动道歉”到“主动设防”。我们不能一味指责企业“无良”或学生“脱不下长衫”。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建立一套全流程、可追溯的校园招聘监管机制。比如,实行招聘物料备案制,所有企业宣传材料须提前提交电子版,由就业指导中心联合学生代表进行内容审核;设立“学生监督员”制度,在大型双选会现场配备学生志愿者,协助巡查展位,发现问题即时上报;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对曾有虚假宣传、歧视性招聘行为的企业列入黑名单,限制其进入校园招聘系统;同时,加强职业认知教育,帮助学生理性看待新兴职业,既不盲目排斥,也不轻易入坑。毕竟,职业无贵贱,但选择必须建立在知情与自愿的基础上。

  遮羞布已被撕开,是时候重建信任了。校招是毕业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扇门”,这扇门必须由企业和校方共同守好,尤其是高校的职责,绝非简单“牵线搭桥”,更要当好学生求职路上的“守门人”。道歉是第一步,但这远远不够,我们需要的不是事后灭火,而是事前防火。否则,下一次“清纯风”变“擦边球”的戏码,还会在另一所高校上演。而那时,受伤的,依然是那些手握简历、满怀期待走进招聘会的年轻人们。其实,对这些年轻的毕业生,他们要的从来不是一个“看起来体面”的工作,而是一份真正尊重他们能力与尊严的职业起点。

  本期编辑:王韬

初审: 王韬   复审: 侯薇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