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整蛊,别让玩笑成了违法闹剧 社会纵议-长白时评 侯薇 3989611
AI整蛊,别让玩笑成了违法闹剧 社会纵议-长白时评 侯薇 3989611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AI整蛊,别让玩笑成了违法闹剧
2025-10-22 来源: 中国吉林网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

  近日,用AI制作“流浪汉闯入家中”图片来整蛊家人的帖子,在社交平台走红。

  当AI生成的“流浪汉闯家”图片让丈夫紧急报警,当“林黛玉倒拔垂杨柳”的魔改视频刷屏网络,看似无伤大雅的AI整蛊,正悄然越过娱乐的边界,演变成触碰法律与道德底线的闹剧。当下,AI技术走进千家万户,降低了创作门槛,越来越多的人利用AI生成各种图片、视频等,让人真假难辨。AI“魔改”可以,但是须有边界,要警惕“玩笑”背后的巨大法律风险,不随意AI整蛊。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共享数字红利,就需要对AI整蛊有清醒的认识,别让玩笑成了违法闹剧。

  AI整蛊非儿戏,别让“玩笑”消耗公共警力。AI整蛊的泛滥,既在于普通人无需专业技能就可利用AI工具生成以假乱真的图片和视频,输入关键词就能制造出“亲人遇险”“家中遭劫”“加油站起火”的惊悚场景,又在于这些“测试情感”的“玩笑”博人眼球、吸引流量,让人忽视背后的危害。AI安全隐患之外,更需警惕发力红线的触碰。以AI技术生成逼真内容,制造恐慌并引发警方出警,不仅是公共资源的浪费,扰乱社会秩序,阻碍AI技术的健康发展,更是触碰法律底线的危险行为。每一次无底线的“玩笑”,对公共资源无端地消耗,已不是私人领域的小打小闹,本质上是对他人生命安全的漠视,更是对社会秩序的公然扰乱。

  警惕AI整蛊,别让技术玩笑凉了人心、断了信任。AI整蛊从私人领域延至公共空间,对法律和文化造成双重冲击。AI换脸恶搞、伪造不雅视频、情感测试等行为,很容易侵犯他人的肖像权、名誉权等,在触碰法律红线的时候,AI整蛊就不再是随手发着玩的“玩笑”了。还有的利用AI对传统文化经典进行恶搞,消解了经典作品的文化内涵。技术赋能创意表达的今天,以“娱乐”之名进行的AI整蛊,“玩笑”成了信任裂痕的“催化剂”,悄然侵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基石。家庭信任无需“测试”来检验。避免AI整蛊反复消耗公共信任,久而久之形成“狼来了”的恶性循环,关键在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与信任,摒弃“测试即关心”的错误认知,用尊重替代猜忌。

  AI不是法外之地,“玩笑”不能成为免责借口。遏制AI整蛊乱象,既需要法律法规精准发力,用法律惩戒敲响警钟,又需要加强技术防控,在技术设计中嵌入“安全阀”,通过技术“事前防范、事中拦截、事后追溯”,让AI失去传播土壤,更需要通过普法宣传、案例解读等,让公众明确娱乐的边界在于不伤害他人、不破坏秩序,意识到AI整蛊的法律风险和社会危害,凝聚多方合力,共筑网络空间安全防线,不再以“娱乐”为名行侵权之实。

  AI技术的初心是服务人类、增进福祉,而非制造麻烦的“玩具”。AI整蛊以“创意”之名的每一次越界,都在消耗着社会的信任与公共资源,让便捷工具成为破坏社会秩序的利器。玩笑应在娱乐的界限内,始终尊重他人、敬畏规则,不超越法律的红线、道德的底线。愿每个AI使用者都能心存敬畏、行有所止,让技术赋能美好而非制造混乱,让玩笑传递快乐而非酿成闹剧。

  本期编辑:侯薇

初审: 侯薇   复审: 韩方宇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