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纠错被扣两千元?民航退票能否更人性化 社会纵议-长白时评 侯薇 3990313
一分钟纠错被扣两千元?民航退票能否更人性化 社会纵议-长白时评 侯薇 3990313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一分钟纠错被扣两千元?民航退票能否更人性化
2025-10-24 来源: 中国吉林网

  长白时评评论员 久泰平

  一分钟纠错被扣两千元,上海陈先生一家的遭遇,揭开了航空业退改规则缺乏温度的现实。据澎湃新闻报道,国庆期间,上海市民陈先生在丽江因4岁女儿出现严重高原反应,心急如焚地订购返沪机票,却因失误将出发地选错。发现错误后他立即取消订单,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但仍被收取2000多元退票手续费。

  一边是孩子突发健康问题,一边是冰冷无情的退改规则,陈先生的处境令人揪心。更令人不解的是,陈先生提出取消申请后,仅儿童的机票拦截成功,他和妻子的两张成人票依然正常出票。

  “一分钟内纠错就被扣两千元手续费,这合理吗?” 面对陈先生的质疑,航空公司似乎是“照章办事”。根据该航司关于“错购客票退改规则”规定,仅有国内航班航段定反客票、航班旅客证件姓名信息错误、重复客票等情况可申请免费退票,并无目的地填错的相关政策。也就是说,像陈先生这样的情况,是无法申请免费退票的。由此我们看到的是,在航空公司的规则手册里,只有冷冰冰的条款,没有任何酌情处理的弹性空间。于是,我们看到的不是严谨的商业规则,而是缺乏温度的几近“零容错”的机械服务制度。  

  陈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在某投诉平台上,数万条关于“机票退改签”的投诉中,“误操作扣费”“突发情况导致的全额损失”等关键词高频出现。其背后暴露出航空公司的行业规则对消费者“容错空间”的严重挤压。当退改签政策停留在“退票即半数多票钱打水漂、改签即加价”的冰冷条款之际,企业正在用刚性规则“碾碎”消费者的容错空间。航司与平台共同构建的退改体系,暗含着对消费者“绝对理性”的苛刻假设。这种逻辑本质上是将航班卖座的市场风险、运营成本,甚至是购票平台的技术漏洞,全部转嫁至消费者身上。

  破解此类困局,还需从规则设定层面重新平衡权责关系。首先,可以参考电商行业“7天无理由退货”规则,设立“购票冷静期”制度。允许消费者在购票后一定期限内无理由退改,为购票时的操作失误留出缓冲地带;其次,各航司应严格落实中国民用航空局要求的“阶梯式扣费标准”。根据消费者退改时间与航班起飞时间的间隔,设定合理比例扣款上限;此外,明确“不可抗力”的认定细则,将突发疾病、政府管制以及自然灾害等纳入免费退改范围,避免企业滥用“商业风险”逃避责任。

  必须指出的是,服务业的本质是服务。民航业本质是服务行业,若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服务人性化”,终将反噬行业口碑。当消费者不得不在购票之际反复检查自己是否掉入“退改陷阱”,在行程有变动之时为不浪费高额票费而“硬着头皮出行”时,这样的市场生态已然与“为人民服务”的初衷相背离。包括航空公司、订票平台在内的各方,应在商业效率与消费者权益之间找到平衡点,推动机票退改规则更加合理、透明。允许消费者“犯一些小错”,为其“留一点余地”。这不仅可以让旅客放心飞、安心飞,也会进一步提高行业的服务品质与口碑。

  航空业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纽带,但它的价值不应仅体现在将人们从一地送至另一地的机械运输,更应体现在对人之常情的理解与关怀。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特殊情况下的退票机制能否人性化一些?

  事实上,去年年初,多家航空公司调整退改签规则,包括扩大免费退改范围、下调退改费用等,一些航司还推出了票价降低允许免费退票的优化政策,赢得广泛肯定。这表明,航空业已经开始关注退改规则的人性化改进,只是步伐还可以更大一些。例如,山东航空规定,旅客因伤病无法乘机,提供医疗机构出具的医疗诊断证明书、检查报告或药费缴费票据等证明材料,可办理免费退票。重庆航空也有类似规定,旅客因本人或同行人员受伤、疾病及其他健康原因不能旅行,可凭相关医疗证明申请病退。

  令人遗憾的是,陈先生可能并未得知这些权益,或者在紧急情况下无暇顾及繁琐的申请流程。而航空公司方面也没有主动告知和引导,错失了一次展现人文关怀的机会。此事警示所有航空公司应该强化具体的人性化服务。比如,设立“购票冷静期”、明确“不可抗力”认定细则、推行更透明的退改规则,这些举措不仅有利于消费者,也将促进航空业构建“高品质服务-高信任体验-高能级产业”的良性循环。毕竟,任何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对人的基本尊重与理解。

  本期编辑:侯薇

初审: 侯薇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