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
每年“双11”,直播间都是商家必争之地。今年,在一些直播间一片“为家人们谋福利”的口号下,记者发现,有的并非真心为“家人”省钱,而是精心设计的套路。
又是一年“双11”,各类促销活动让人目不暇接,“薅羊毛”的狂欢与“防陷阱”的警惕总是如影随形。
从零点的购物狂欢到直播间的彻夜喧嚣,消费者在“抢到就是赚到”“省到就是赚到”的期待中精打细算,蹲守直播间、计算满减券,却常常陷“先涨价再打折”的虚假优惠、“货不对板”的商品套路、“售后失联”的维权困境等,这场全民参与的消费盛宴,成为了套路的竞技场。“双11”要想走得更远,唯有守住诚信底线,才能让商家赢得口碑,让消费回归“真优惠、真品质”,让“双11”真正实现共赢。
直播间卖货套路千千万,本质都是劝“剁手”。打开直播间,“全网最低价”“仅限3分钟”“再不买就没了”“为你们争取福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直播间的套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但是剥开层层包装,让消费者以为捡到大便宜,却不知所谓“原价”早已偏离实际价格,本质不过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劝“剁手”大戏。比如,以“现金流”“上流社会”等措辞来吸引用户下单,6000元“跳水”至199元,商品功效的鼓吹等,主播在拉近距离,模糊“推销”与“分享”边界中,让消费者在信任中放下警惕,冲动下单。
直播间文字套路藏“暗箭”,大意就会吃大亏。“拍1发10”“七天无理由”“官方授权”“限时直降”……直播间里这些醒目的文字标语,总是轻易勾起消费者的下单欲。但是,在这些诱惑的表述背后,却藏着精心设计的文字陷阱。比如,主播声嘶力竭地喊着“最后100件售完不补”,第二天如出一辙的情况再次上演,甚至于天天上演,还有一些服装材质、保健品功效玩起了含糊其辞或“说A指B”的文字游戏,这些钻表述空子、利用消费者“阅读惰性”的“暗箭”,让消费者一不小心就吃亏。
面对直播间的“诱惑”,消费者一定要擦亮双眼、提高警惕,千万别掉入“优惠”“便宜”的陷阱,让钱包被“卷”走。
从购物狂欢到维权迷宫,别让投诉无门凉了消费者的心。购物狂欢的意义,不仅在于销售的增长,更在于消费者体验的提升。这个“双11”,算法推送带来的“千人千价”、红包满减后的最低价谜团,也让不少消费者在收货前后发现自己踏入了一个维权“迷宫”,容易让消费者寒心。
“双11”不是“一锤子”买卖,价保售后不能成一纸空谈。当电商行业守护诚信底线,维权不再是“迷宫游戏”,“下单即放心”“维权有门路”成为常态,消费者才能真正享受购物的快乐,电商行业才能可持续发展。
“双11”直播间避坑,不能只靠消费者“擦亮眼”。避免“双11”的“狂欢”变“狂坑”,关键在多方合力,净化消费环境,重塑健康购物生态。对于消费者而言,对承诺勿轻信,妥善保留证据,强化电商平台、主管部门的监督,畅通12315举报渠道,商家增强诚信意识,对“陷阱”“套路”既曝光又严惩,方能筑牢“双11”避坑的“安全闭环”,守住你我的“钱袋子”。
本期编辑:侯薇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