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的关键停歇地,每年都会迎来众多候鸟在此栖息。近年来,吉林通过实施多维保护举措,在生命迁徙与生态守护方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在这份答卷之上,飞鸟展翅翱翔、翩翩起舞,尽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美丽生态长廊,天然生命驿站。吉林境内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辽河、绥芬河五大水系纵横交错,拥有3处国际重要湿地以及17处省级以上湿地类型保护区,覆盖了全省80%以上的沼泽湿地,由此构筑起一条横贯东西的生态长廊。这一长廊,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下的建设结晶。连绵的湿地孕育出繁茂的水草,星罗棋布的浅滩错落其间,共同构建起候鸟迁徙途中的庇护所与补给站。这样的生态系统,宛如一座天然的“生命驿站”,为候鸟提供了休养生息的港湾,这是生态文明发展的丰硕成果。同时,吉林积极开展湿地修复、退耕还湿等工程,累计保护与恢复湿地面积超30万亩,生态承载力不断提升,为候鸟迁徙创造了更为优良的条件。目前,吉林全口径湿地面积达83.4万公顷,包含森林沼泽、灌丛沼泽、沼泽草地、内陆滩涂、沼泽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以及沟渠等10个湿地类型。吉林精心为迁徙候鸟打造“能量补给站”,已然成为东北亚鸟类迁徙路线上熠熠生辉的“生态走廊”。吉林始终致力于守护这片栖息地的每一寸土地,悉心呵护鸟类繁衍生息的根基,默默维系着迁徙途中这条最为珍贵的生命通道。
保护生态多元托举,护航飞鸟综合发力。在生态保护与鸟类护航工作中,吉林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法治层面,吉林打出“立法 + 执法”的组合拳。一方面,颁布实施一系列地方性法规,为生态保护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撑;另一方面,开展湿地保护专项整治行动,并连续组织爱鸟周等宣传教育活动,促使法规约束与全民参与形成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志愿服务方面,在候鸟迁徙季节,护飞队员每隔几日便会组织一次野外巡查。他们拆除非法鸟网、清理捕猎工具,同时详细记录观察到的鸟类活动范围、种群数量、栖息条件等信息。在全省各地,各类生态巡护志愿力量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这些“生态哨兵”,不仅在专业领域与政府部门形成立体协作,更以贴近群众的方式,构建起人鸟共生的情感纽带,为候鸟迁徙编织起一张严密的安全保障网。科技助力上,吉林借助生态红线智能避让系统、无人机巡航、AI鸟类识别系统、生态水位调节系统等,构建起“空天地一体”的立体监测网络,推动护鸟工作从传统的“经验驱动”向现代化的“数据驱动”转变,让吉林的鸟类保护工作与时俱进,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喜看飞鸟相与还,翩翩起舞尽开颜。鸟类,作为大自然的灵动精灵,是生态文明的生动使者。监测数据表明,吉林全省已记录到的鸟类达38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01种。这一数据,是鸟类生存环境持续改善的有力证明——既得益于栖息地连通性的增强、食物资源的丰富,更彰显了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健康度。一幅幅优美的生态图景背后,是一个个动人的生态故事。它们共同绘就了美丽吉林建设的绚丽画卷,更是吉林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精彩答卷。如今的吉林大地,正日益成为鸟类自由翱翔、尽情欢舞的美好天堂。(殷建光)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