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近日发布的《推动银发经济发展202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通过前瞻性布局来托举老年群体的美好生活,为银发经济注入新动能。这份由11个部门联合印发的政策文件,体现出对老龄化社会的主动回应,更以产业创新、服务升级和要素保障为支点,撬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的“吉林样本”。
传统养老模式常面临资源分散、服务单一等问题,对构建老年友好社会、满足老年群体多样化需求上存在短板。为此,《方案》以“规划引领、项目支撑、创新驱动”为核心,将银发经济从单一的民生议题上升为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例如,通过成立吉林省养老产业发展集团、推动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改革等举措,既强化了政府主导的普惠性服务,又引入市场化机制激发活力。这种“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的模式,既避免了公共服务的“一刀切”,又鼓励了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其中,必然能更好盘活社会资源,为老年群体养老提供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对康复辅具产业的布局颇具深意。通过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以及在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开展辅具租赁业务,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用不起、用不好”的痛点,更将“适老化改造”与“以旧换新”政策结合,更好满足了老年群体家门口养老的需求。这种“精准滴灌”的产业培育方式,也为银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银发经济的核心在于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而《方案》通过多产业协同,构建了“养老+”的生态体系,无疑让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提供有力的支撑。例如,从“养老+康养”吉旅健康康养中心的建设与旅居养老机构认定办法的出台,将“候鸟式养老”与“本地化服务”结合,既盘活了旅游资源,又拓展了养老服务的时空边界。又例如,“养老+文化”,通过县级老年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国家老年大学吉林分部开放办学等举措,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更通过教育赋能提升其社会参与度。这种跨领域的产业融合,既提升了服务效能,也催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银发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方案》提出“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加强行业监管”“强化人才支持”等措施,通过政策引导、标准制定和人才培育,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家庭协同发力的格局。例如,鼓励高校开设老年教育课程、支持社区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既调动了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也增强了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归属感。同时,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也容易构建起敬老、尊老、爱老的老年友好型社会,托举起老年群体的幸福晚年生活。
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吉”美夕阳红也动人。通过政策创新、产业融合和科技赋能,吉林正将“银发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为全国提供了“以老育新”的有益尝试。未来,随着更多“适老化”改革的推出,银发经济将释放出更强劲的活力,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张悦)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