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长白时评:“修一次、保百年” 历史建筑保护中的“吉林之诺”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罗丹 3959303
【地评线】长白时评:“修一次、保百年” 历史建筑保护中的“吉林之诺”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罗丹 3959303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地评线】长白时评:“修一次、保百年” 历史建筑保护中的“吉林之诺”
2025-07-02 来源: 中国吉林网

  7月1日,吉林省委书记黄强在长春调研。他强调,要坚持“修一次、保百年”标准,高质量修缮好保护好利用好历史建筑,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更好展示吉林独特魅力。

  “修一次、保百年”的庄严承诺,这一掷地有声的宣言,不仅是对建筑本体的责任,更是对城市历史文脉的深情守护。当“修一次”与“保百年”紧紧相连,历史建筑保护从此被赋予全新的时代内涵——它要求我们超越简单的“修旧如旧”,以百年尺度校准每一次施工的精度与深度。

  “保百年”的承诺,首先根植于对历史真实的虔诚敬畏。在关东军司令官官邸旧址的修缮中,每根梁柱被精心“把脉”,每处构件皆有详尽“身份标签”,施工记录清晰如镜,责任归属明确如山。这看似繁复的程序,正是对抗时间侵蚀的坚实堡垒。而黄强书记强调的“不吊顶”“不贴砖”,摒弃浮华装饰,力求恢复建筑原初风貌的质朴要求,正是对历史原真性最深沉的回护。唯有如此,历史建筑才能成为可触摸的信史,而非被层层包裹的“赝品”。

  然而,百年守护并非止步于物理修缮的完成。“保百年”的深层要义,在于让这些沉默的建筑在当代城市生活中真正“活”起来,焕发恒久生命力。丰乐剧场华丽转身为省交响乐团“主场”,对标国际一流体验;历史街区业态丰富,牵引文旅消费新动能,这种保护与利用的有机融合,使得历史空间真正融入城市发展肌理,成为延续文脉、滋养当下的文化源泉。黄强书记对运营团队的高标准要求,正是确保历史建筑不被商业喧嚣淹没的关键防线。古树名木与建筑交相辉映,周边环境整体提升,更构建了“保百年”不可或缺的文化生态圈。

  “保百年”更是守护民族记忆的神圣担当。人民广场上那座见证中苏并肩抗敌的纪念塔,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得到精心维护。这不仅是对历史文物的保护,更是对共同历史记忆的郑重传递。当黄强书记强调“让历史文物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时,“保百年”的承诺已然超越建筑本身,成为文化传承与民族精神塑造的基石。

  “修一次、保百年”,这六个字为历史建筑保护注入了一种穿越时光的远见与定力。它要求我们以对历史虔诚的敬畏,以面向未来的匠心,在修复中传递真实,在利用中延续生命,在守护中传承精神。当每一处修复都承载百年之诺,历史建筑便不再是城市发展中被封存的标本,而将成为见证过去、滋养当下、启迪未来的不朽文化坐标。这份承诺与行动,正是吉林为时代提交的关于历史与未来关系的深刻答卷。(久泰平)

初审: 罗丹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