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长春,一场以“拆围透绿”的城市治理行动正悄然改变着城市的肌理。自3月27日启动专项整治行动以来,长春市已整治围挡601处,总面积达221.5万平方米,释放道路13.3万平方米、绿地11.8万平方米。围挡拆除后,城市空间焕发新生,道路更通畅、绿地更开阔、商圈更活跃,市民感受到“拆围透绿”带来的环境改善和生活便利,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得以具象化。
守护民生发展的厚重底色,长春的围挡整治绝非简单的“拆墙透绿”,更是城市治理的精准把握。围挡作为施工期的临时设施,精准的拆除能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幸福感,这就考验了管理者的治理智慧。例如,在东本愿寺周边的改造中,政府既保护了文物建筑的历史风貌,又通过“文保区外空间利用”实现了停车难题的破解。这种将文化遗产与现代需求有机融合,展现了城市治理的智慧,也构成了文化、民生与商业的脉络,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格局。
围挡的精准拆除,绝不是简单的“拆”,更在于释放空间的活化利用,这样才能让有限的土地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当闲置的场地化身为活力四射的音乐广场;当有限的区域变身为服务百姓的新能源停车场,长春市已有32处释放空间被高效“活化”,随着拆围工作的持续推进,早市、夜市等便民设施也在陆续涌现。有限的城市空间正不断产生多重效益,让民生底色更加厚重,而这种精细化管理背后,正是“以民为本”理念的生动诠释。
持续推进围挡治理,让治理不仅更加精准,更能成为一种常态管理,这也是守护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感。通过“整治一处、恢复一处、惠民一处”的闭环管理,确保每处释放空间都能转化为民生福祉,这样的“长春样本”,也为更多城市治理围挡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城市管理经验。同时,越来越多的市民深度参与到城市治理之中,让“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发展模式,更贴近人民群众所需,也让城市更多了一份温度。
拆除城市“小围挡”,守护民生“大幸福”。真正的城市更新,不是推倒重建,而是让空间回归人民群众所需。当长春的市民在新建的绿地中休憩、在便捷的停车场中停车、在历史建筑前感受文化脉络时,他们获得的不仅是物质便利,更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认可。这种“大幸福”的背后,实现了城市与人的双向奔赴。“一块块围挡的消失”,是城市治理从“重建设”到“重服务”转变,当空间归还于民,城市便真正成为了人民的家园。(张悦)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