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长白时评:水稻价值的崭新跨越,中国方案释放磅礴力量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罗丹 3961707
【地评线】长白时评:水稻价值的崭新跨越,中国方案释放磅礴力量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罗丹 3961707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地评线】长白时评:水稻价值的崭新跨越,中国方案释放磅礴力量
2025-07-11 来源: 中国吉林网

  近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牛俊奇、高沿航教授团队携手全国22家医疗中心,在国际消化病学顶级期刊《GUT》上发表了一项重大研究成果。该团队完成了全球首次水稻源重组人血白蛋白对人血白蛋白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有力证实,水稻源重组人血白蛋白与传统血浆提取的白蛋白,在效果上旗鼓相当,安全性也保持一致。这一突破性进展,为长期以来困扰医学界的人血白蛋白供应难题,带来了革命性的希望曙光。

  “全球首次”,彰显了令人振奋的探索精神;“重大突破”,承载着创新带来的无限希望。人血白蛋白作为维持人体血液正常循环的关键物质,自20世纪40年代起,一直依赖从人体血浆中提取。然而,多年来,这种提取方式始终面临着“三大难题”:一是供应短缺,难以满足需求;二是存在潜在携带病原菌的风险;三是分配不均衡,无法有效覆盖所有需求群体。面对这些棘手难题,科研团队迎难而上、奋力攻坚。如今,吉林团队的这一突破,不仅实现了水稻从单纯“粮食”到功能性“药物”的华丽跨越,更为全球人血白蛋白供应困境提供了独具智慧的中国方案。这一成果必将有力推动肝脏疾病诊疗水平的提升,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中国创新,正为人类健康事业带来新的福祉与欢欣。

  “全球首次”的背后,是无数艰辛付出;“重大突破”的取得,源于坚持不懈的攻关。水稻源重组人血白蛋白,是以水稻为来源,借助基因重组技术,产生与人体血白蛋白结构完全一致的蛋白质。其研究流程极为严格精细,从水稻种植的源头开始,便严格遵循国际规范标准,最终产出的药物纯度高达99.9999%。经先进技术检测,其结构与人体血浆中的白蛋白毫无二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牛俊奇、高沿航教授团队联合全国22家医疗中心,经过长期的潜心研究,始终坚持不懈,不断探索创新,才最终收获这一重大成果。此次研究精心选取了220名血清白蛋白低于30克/升的肝硬化患者,分别为其使用水稻源重组人血白蛋白和传统血浆白蛋白,每日通过静脉注射,直至指标达标或满14天,并持续随访两周。结果表明,两组在达标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微乎其微,临床改善及稳定性也并无显著不同。这一研究成果,为人类健康带来了更多希望,也为世界卫生事业的进步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

  优秀的研究成果,往往具备良好的推广意义与实用价值。这种水稻源重组人血白蛋白优势显著:每公斤水稻糙米能够产出20克重组人血白蛋白,对于中低收入国家而言,更具广泛的普惠价值;水稻作为人类长期食用的食物,用其制造的重组人血白蛋白,从理论上来说,引发身体不适反应的可能性,相较于使用酵母或动物细胞制造的同类产品更低。这种普惠价值,对于增进人类健康意义非凡;这种高质量效果,对医学创新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优秀的研究成果之所以优秀,就在于能够让更多人从中受益,创造广泛的社会效益。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国家队与主力军,其研究与一线实践紧密联盟,理论发现与实践探索深度结合,促使全球首次水稻源重组人血白蛋白临床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这不仅是医学领域的崭新成果,对其他学科研究也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携手共进,实现科技创新的跨越发展,这种成功模式值得广泛推广。我们热切期盼,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能够涌现出更多这样的“全球首次”与“重大突破”,让更多中国方案惊艳世界,更多中国智慧造福全人类。(殷建光)

初审: 罗丹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