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是东北少有的收割季,如今在吉林白城却越来越多见。日前,镇赉南岗子村小冰麦示范区内已率先收割。收割机穿梭田间,金色麦秆卷入机器,饱满麦粒倾泻而出,种植户们笑逐颜开。作为当地小冰麦“产量提升工程示范区”,这片田地正以喜人的景象,为全县的丰收季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金色麦浪翻滚,农机轰鸣穿梭,丰收的喜悦在吉林镇赉与洮南的田野间流淌。小冰麦,这一吉林特有的“金种子”,不仅以科技之力突破了盐碱地的“诅咒”,更在生态与经济的双轮驱动下,勾勒出产业富民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小冰麦的丰收,是科技赋能向盐碱地要效益的生动答卷。曾经贫瘠的盐碱地,如今成为优质小麦的沃土,机械化收割让效率倍增,过去需耗时数日的收割如今一日可成;水肥一体化技术精准供给,避免了资源浪费;智慧农业平台科学调度,让“靠天吃饭”变为“知天而作”。镇赉南岗子村核心区更在绿色技术加持下实现亩产超平均水平10%以上,全县万亩小冰麦产值直逼1900万元。科技之光刺破“盐碱荒滩”的阴翳,让“不可能”的田野生长出沉甸甸的希望。
小冰麦的产业,更是写就了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绿色账本。其种植本身便蕴含着生态智慧:春生麦苗有效抵御风蚀,守护黑土;麦收后复种燕麦草,冬季覆盖地表如同天然屏障;秸秆粉碎还田,为土地持续“增肌”。洮南种植大户一笔账算得清楚:一公顷燕麦草收益可达1.5万至2.2万元。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在此并行不悖,盐碱地上的“生态赤字”正转化为绿色发展的“优质资产”。
小冰麦的价值链延伸,让“原字号”变“金招牌”,为产业富民注入持久动能。 从田间到餐桌,品牌化运作打通了价值提升的通道。镇赉“南岗子”牌面粉以绿色品质赢得市场青睐;洮南“粒粒金”品牌更借力广州农交会“跳板”,携手粤港澳餐饮供应链联盟等伙伴一路南下。小冰麦凭借高蛋白、富营养的独特优势,已跃升为白城农业闪亮名片。当优质麦粒转化为高端面粉与多元合作,农民增收的“源头活水”便愈发丰沛。
金色麦粒承载的,远不止一季的丰收喜悦。从科技破题盐碱地治理,到生态种植涵养沃土,再到品牌锻造提升价值链,吉林小冰麦的产业实践,正以“一粒麦”的深耕,撬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振兴伟力。当更多土地在科技与智慧的浇灌下苏醒,当更多农产品在品牌与市场的牵引下增值,黑土地上必将生长出更加壮美的乡村新画卷。(久泰平)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