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当阳光穿透白桦与紫叶李的间隙,长春南关区的清歌园已然苏醒。市民王欣在树影间漫步,不远处孩童的笑声随风飘荡。这方寸之地,曾是城市遗忘的边角;如今,它成为市民“五分钟见绿”的日常诗意。长春口袋公园的嬗变,悄然揭示着城市治理的温度密码。
于“微”处见真章,长春的“绿色革命”始于方寸之地的精耕细作。面对昔日绿化“分布不均、优质不足”的困境,长春没有一味追逐宏大景观,而是将目光投向城市的“边角余料”:废弃空地、闲置边角,在匠心下蜕变为365个生机勃勃的口袋公园。这“见缝插绿”的智慧,让绿色从遥不可及的愿景,化作市民触手可及的“下楼五分钟”日常。与此同时,“百廊工程”以90公里绿色绸带环抱城市,内嵌精致口袋公园,外延壮阔生态长廊,一张疏密有致、层次分明的城市绿网悄然织就,真正兑现了“15分钟绿色生活圈”的承诺。
绿意盎然的背后,是城市服务理念的深层进化。伊通河畔,红蓝分明的步道与智慧打卡桩相映成趣;街角绿道旁,休憩座椅与温暖路灯静候行人。这些细微的设施,实则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象表达:城市绿化不再止步于草木葱茏的视觉享受,更延伸为对市民漫步、骑行、休憩等多元需求的精准呼应。当绿化承载起休憩、运动、社交等复合功能,绿色空间便升华为有温度的生活场域,滋养着城市居民的身心归属。
长春绿意的持久鲜活,更源于一套“建管并重”的长效机制。百名园艺骨干组成的23个包保小组,如同城市的“绿色管家”,以专业巡查守护每一株草木的健康;精细化修剪与科学防治,则是生态健康的坚实屏障。绿化非一蹴而就的工程,而是需要持续投入与精心维护的有机生命体,长春以制度化、专业化养护,确保这片盎然绿意历久弥新,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态动能。
长春的实践,为渴望绿色蜕变的城市点亮了一盏明灯:“绿色”并非昂贵的装饰品,而是根植于城市肌理的生活必需品。它启示我们,城市绿化之美,在于肯向“边角”要空间、于“细节”处显关怀、以“恒心”谋长远。当每一块闲置地都成为生机盎然的绿洲,当每一条绿道都承载起市民的笑语,城市便真正拥有了直抵人心的宜居之美。
绿满春城,美在草木,更胜在治理的巧思与温度。这方寸之间的绿色哲学,正呼唤更多城市俯下身来,聆听土地与居民的细语,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生活常态,在钢筋森林中培育生生不息的人间绿意。(久泰平)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