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时评评论员 久泰平
8月29日,吉林省委书记、省数字吉林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黄强在主持召开的吉林省数字吉林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重锤钉钉的力度、滴水石穿的韧劲,坚决打赢数字吉林建设这场攻坚战,让改革成果可感可及、群众办事方便快捷。
会议审议通过《数字吉林建设总体方案(2025—2027)》,以及吉林省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慧文旅、智慧政务、智慧应急、智慧交通、智慧康养建设实施方案(2025—2027),省数字吉林建设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等文件,透过这些文件,可以领略数字吉林建设攻坚的路径,深切感受到蕴含其中的应用导向的紧迫性与实践性。
数字变革,从理念到实践的纵深推进。当前,数字吉林建设已进入系统性推进阶段。审议通过的《数字吉林建设总体方案》及七大智慧领域实施方案,勾勒出未来三年数字吉林的建设蓝图。“数字经济是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改变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这一判断深刻揭示了数字化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生产关系和社会治理方式的重塑。数字政府建设必须以改革精神推进,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通中梗阻、啃下硬骨头。这意味着必须打破长期存在的部门壁垒和数据孤岛,实现数据的汇聚、管理和高效利用。
互通共享,以公共数据促进政务服务。近日在贵阳举办的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公共数据开发利用”主题交流活动上,国家数据局有关负责人指出,“我国公共数据相对体量大,但开放共享不够,数据利用效率不高”。这就要求数字政府应该成为公共服务提质增效的重器。国务院公布8月1日起施行的《政务数据共享条例》,首次从国家层面以行政法规形式,对政务数据的目录管理、共享使用、平台支撑等进行规定。打破数据壁垒,完全可期。截至2025年8月,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登记的资源、产品和服务超11000项,国家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枢纽平台已累计支撑各地区、各部门共享、调用超5400亿次。数字吉林建设着眼系统互通、数据共享,正以重锤钉钉的力度推进,通过攻坚破难,进一步提升数字产业硬实力,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把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顺势而为,打通数据共享的“最后一公里”。推动数据共享,既有涉及数据安全问题,也存在数据标准不统一的制约因素。各部门信息系统建设时期不同、标准不一,导致数据格式、统计口径存在差异,难以直接共享使用。针对这些挑战,一些地方已经进行了有益尝试。比如,云南依靠“云表通”平台所建立的涵盖基层人、房、企、事、物等各类数据的数据库,各部门所需信息可以通过系统按需检索、一键生成,极大减轻了基层负担。实践表明,通过技术赋能和流程再造,完全可以将基层从报表负担中解放出来。打赢数字吉林建设攻坚战,要以改革精神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深化“一网通办”,坚决拔掉“数据烟囱”,优化整合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完善数据治理机制,明确数据的采集、更新、使用等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同时要善于将先进地区实践经验转化为吉林创新的举措,努力取得建设速度与质效双赢。
数字吉林建设的核心要义,在于让数字化成果可感可及、方便快捷。当基层干部不再被表格困住手脚,当老百姓动动手指就能办成事,数字政府才真正实现了其核心价值。这条路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当好改革的促进者、推动者,以心中有“数”的担当,打通数据壁垒,释放数据价值。唯有如此,数字吉林建设才能真正成为惠及每个吉林人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