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时评评论员 久泰平
巍巍青山,虎豹长啸。今年10月12日,是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成立四周年。
2021年10月12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被列入我国首批正式设立的国家公园之一。这片位于吉林、黑龙江两省交界老爷岭南部区域的广袤天地,是我国境内规模最大、唯一拥有繁殖家族的野生东北虎豹种群栖息地。四年耕耘,昔日濒危物种今朝生机盎然,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在东北大地上徐徐展开。
维护生态安全,是党中央赋予吉林的重大职责使命。吉林省委省政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正式成立后,吉林省基本形成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治理创新,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2023年1月,中央编办批准设立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以及5个管理分局,为管理和运营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吉林省积极协同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与黑龙江省所涉地方政府和森工集团同题共答,推进公园建设协议,设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依托相关单位设立了10个管护中心和83个基层保护站,成功打通保护管理的“最后一公里”。这种央地一体、同题共答的协同管理机制与工作格局,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九龙治水”的弊端,为国家公园的有效治理提供了坚实组织保障。
生态修复,虎豹种群数量实现历史性增长。四年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构建了管理局、管理分局、林场三级网格化包保体系,签订管护责任状,绘制巡护责任分区图,把管护责任包保到组、落实到人。常态化开展清山清套和打击偷盗猎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救护动物124只;开展生境修复、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清收土地修复等工程,同时正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科学有效的虎豹栖息地修复路径。监测数据显示,目前稳定生活在公园内的野生东北虎豹数量已从成立初期的27只和42只左右分别增长至约70只、80只,分布范围覆盖虎豹公园80%以上。自2024年11月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出现野生东北虎踪迹,重现了“众山皆有虎”的生动景象。时隔30年,野生东北虎重回长白山保护区,意味着保护区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科技赋能,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综合运用700兆赫兹无线频段、野外调查、红外相机、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对虎豹等野生动物活动节律、时空分布趋势、种群活跃趋势、分布热力图等数据的实时分析。目前已累计监测到东北虎2.6万余次、东北豹3.4万余次,其他野生动物1000多万次。借助AI人工智能技术,已能实现30个物种的自动识别,识别率超90%。该系统已成功建立196组东北虎、107组东北豹个体花纹数据库,为科学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转型升级,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良性互动。让当地居民参与生态管护和建设,是吉林省国家公园建设的亮点。在吉林省汪清县东光镇长荣村,几乎每位农户家里都有“虎豹公园生态管护员”的标识,每户每年兑现生态管护补贴1万元。保护栖息地,意味着此地居民要告别林下种植、放牧等“靠山吃山”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目前,当地已经初步形成以黑木耳、蓝莓、桑黄等为代表的种植业,以黄牛圈养为代表的养殖业,以绿色生态游、红色文化游、乡村民俗游为代表的旅游服务业,有力推动了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型。为保护原住民生命财产安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依据政策进一步扩大野生动物造成损害补偿范围。2022年以来,共受理野生动物损害案件5700余起,理赔农作物、家畜、人身等损失1760余万元,充分保障林农和职工人身财产合法权益。
虎豹归来不是终点,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起点。2025年9月1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园法》,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随着国家公园法的正式施行,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保护与发展将迎来更强大的制度保障。这片万物生长的土地上,保护与发展的辩证法则每日都在书写新的注解。
本期编辑:罗丹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