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俊生 胡兴启
10月25日,在吉林工商学院举办的“沿着‘一山一水一通道’讲好吉林故事——文化自信与旅游高质量发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来自省内外4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媒体机构与文旅企业的150余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商文化强省与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举措。
这场研讨会不仅是一场学术交流,更立足吉林“一山一水一通道”区域发展战略,探索文化赋能旅游、旅游彰显文化的创新路径,推动文旅融合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迈进,为新时代东北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引领。
“山”,代表长白山这一生态与文化集聚区;“水”,指松花江流域这一文明与产业轴;“通道”,涵盖G331沿边交通走廊等开放连接带。这三者共同构成吉林新的发展地标与战略空间。
研讨会指出,要立足“一山一水一通道”整体布局,把文化自信的内核融入文旅融合实践,以创新驱动和融合发展打造吉林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0832亿元,同比增长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数据背后,折射出吉林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稳健步伐,也印证了“一山—水—通道”格局正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与实践路径。
在“通道”建设方面,G331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联通216个边境村、12个口岸,织密边境地区综合立体交通网,带动城市发展、乡村振兴、边境建设、对外开放、民生改善,形成高质量发展生动格局;“水”轴松花江流域承载着城市更新、文旅康养和生态修复的多重任务;“山”地长白山则是生态旅游、研学旅行与康养经济的优质资源宝库。
研讨会上,专家们强调,不仅要“看风景”,更要“留得住”,要让生态与文化资源真正转化为产业动能、文化动能与开放动能。换言之,“一山一水一通道”并非抽象口号,而是以文化为底色、以旅游为载体、以开放为动力的系统工程——它将文化自信转化为生产力,将旅游场景转化为产业链条,将区域连接转化为市场网络。
此次研讨会还与新时代东北振兴和“向北开放”战略高度契合。当前,吉林省正加快打造“中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积极推进边境口岸建设、跨境电商发展、沿边旅游合作与物流通道升级,构建联通东北亚的国际合作新格局。“通道”不仅是省内交通动脉,更是连接俄罗斯、朝鲜、日本等东北亚国家的经贸与人文纽带。随着产业链、供应链从“境内”延展至“境外”,吉林的区位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开放优势,区域发展的空间潜能被进一步激发,全面振兴的轨迹愈加宽广。
在此基础上,“一山一水一通道”正成为高校、科研机构、产业集群与媒体协同创新的重要枢纽平台。高校论坛、研究成果、校地合作与高质量文旅项目不断涌现,正在形成“学理支撑—制度机制—产业路径—服务体系”四位一体的推进格局,为吉林文化强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与制度保障。
未来,要让“通道”真正成为“增长通道”。进一步强化产业支撑,持续做强冰雪旅游、森林康养、红色研学、吉菜美食等特色文旅产品链;以边疆通道为支点,拓展跨境商品、文化交流与旅游合作,让吉林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内外联动优势。要将“讲好吉林故事”转化为多语种、分众化、数智化的传播矩阵,把高校、科研机构和媒体融入讲述体系,提升文化影响力与国际竞争力。
此次研讨会是推动“一山—水—通道”从理念走向实践的重要节点。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背景下,吉林正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强合力,打通战略通道、释放发展动能、讲好吉林故事,努力在建设产业立省、创新强省、文化兴省、绿色优省的征程上笃行不怠、勇毅前行,奋力谱写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本期编辑:侯薇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