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政府网站找错贵在闻过则喜知错即改 谈政论经-长白时评 侯薇 2326988

报料电话:0431-86736969

我为政府网站找错贵在闻过则喜知错即改
2017-02-10 来源: 中国吉林网

  来自2月9日《人民日报》的消息说,九成多政府网站首页添加“我为政府网站找错”监督举报平台入口,3000多人次网民在该平台上曝光各级政府网站问题,网站留言办结率达100%……“我为政府网站找错”监督举报平台,现已成为各级政府网站加强信息发布、提升办事服务水平、强化互动交流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这是互联网时代中国政府网上网下发扬法治与民主精神,以改革、创新、务实理念开门办网站,切实加强网上网下政务工作,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所祭出的重要举措。在网站首页设置“我为政府网站找错”监督举报平台入口,这本身就是一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落地,自觉接受亿万网民监督折射出人民政府为人民的诚意,其行动深得人心。

  如此打开网站大门,吸引大家关注政府,给政府挑毛病、提建议,可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阳光行动。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保持与民众的互动,随时听取大家的批评和建议,法治政府、民主政府、服务政府的根本属性显而易见。去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作重要讲话时曾深刻指出:“网民大多数是普通群众,来自四面八方,各自经历不同,观点和想法肯定是五花八门的,不能要求他们对所有问题都看得那么准、说得那么对。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法治与民主建设,重视互联网的建设与发展,在如何办好互联网,如何让互联网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如何通过互联网促进网上网下形成党领导下的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同心圆”,在这些重大问题上,都作出了科学而有力的决策,其安排部署可谓深入人心。

  目前,“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手机网民占比达95.1%,增速连续三年超过10%”……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1月22日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如此展示互联网发展的中国速度,互联网大国呼唤办好政府网站。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指针,不断提高政府网站管理、建设能力与水平,推进法治与民主的健康前行,实乃必要和重要。关注网上网下舆情,及时回应网民们的关切,永远是政府网站不朽的灵魂。

  “形成良好网上舆论氛围,不是说只能有一个声音、一个调子,而是说不能搬弄是非、颠倒黑白、造谣生事、违法犯罪,不能超越了宪法法律界限。我多次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发挥舆论监督包括互联网监督作用。这一条,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要注意,首先要做好。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对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教诲,更是将政府网站办在人民心上的重要原则。

  查个政府文件,网站信息还停留在几年前;照着网上指南到现场办事,却被告知材料不齐全;想打电话咨询,网上找到的号码都不正确……信息更新不及时、信息发布不准确、交流互动不回应、服务信息不实用等“四不”问题,等等,都是网民们纠错的重点。正是网民们的密切关注和大胆批评,才有了政府网站“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闻过则喜、知错即改的良好机会。法治与民主的真正落实,政府网站成为明亮的窗口。

  当下,绝大多数政府网站首页虽然添加了“我为政府网站找错”监督举报平台入口,收到了明显的实效,但“我为政府网站找错”依然需要放在重要位置。一些政府网站,特别是一些部门网站,更需要强化“我为政府网站找错”监督举报的功能,体现法治政府、民主政府、服务政府初心,莫要旧错重犯再去搞“僵尸”、搞“冷面”、搞“梗塞”。(薛宝生)

责任编辑:侯薇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