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得一份《河南省公安厅关于邱海山等人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情况通报》,通报称,该省鹿邑县公安局原政治处主任邱海山伙同民警刘萍、鹿邑县人社局干部张季梅等人,在办理毕业生分配、干部调动、公务员登记和入警申报过程中徇私舞弊、滥用职权、贪污、受贿,其中,邱海山为女儿篡改档案年龄,最终实现其“7岁上警校、10岁当公安、长期领工资”目的。目前,邱海山等人被移送检察机关。(4月13日澎湃新闻)
在 “一岗难求”的当下,每个就业岗位都充满残酷的竞争。机关事业单位进人,逢进必考,其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而鹿邑县公安局官员邱海山为了给女儿提前准备一份工作,不仅违规办理了6个虚假户口和原开封警校毕业的学籍,还利用不正当手段办理了有关“毕业生分配”手续和公务员登记备案,最终让女儿成为一名拥有正式编制的“人民警察”,不上班吃空饷。纳税人供养的公安局俨然成了家族企业,一系列公务员招考程序在这里失灵,政府公信力何在?平民子弟的就业权利何在?
更荒唐的是,不仅公安官员的子女违规入编参警,其他官员的子女也违法进入公安机关,仅有“500余民警”的鹿邑县公安局,就有130多名民警长期不上班、吃空饷。
鹿邑县某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置党纪国法于不顾搞权力世袭,公然销毁证据对抗巡视组调查,其被查处自是咎由自取。但是当地的政治生态和官员世袭就业混乱至此,无疑值得反思。但是值得追问的是,如果不是某些人“7岁上警校、10岁当警察”太离谱,公然对抗巡视组调查太嚣张,结果又将如何呢?除了被巡视组盯上的鹿邑县公安局,其他政府部门用人是不是风清气正,合法合规呢?
任何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出身。普通百姓的子女本来因为出身贫寒,已经输在起跑线上,官员再明目张胆招录年仅10岁的“公安”,岂不是渲染身份世袭,让平民子弟离竞争起跑线愈来愈远?本该对外公开招考的公务员岗位,被某些“官二代”定向世袭,只要老爹老妈当官,奶娃娃都可以当公务员,吃空饷,百姓子女何处安放筚路蓝缕的青春?难道农民的儿子永远是农民?工人的儿子永远是工人?
就业世袭实际上是赤裸裸的“权力通吃”,是把公众排斥在知情权与参与权之外,少数人对公共就业岗位的非法侵占。这不仅影响到普罗大众的朴素感情,而且突破了社会公平底线,容易让特权土壤固化、板结。人民日报曾推出“关注社会焦虑”的系列报道。报道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竞争加剧,焦虑渐成一种普遍心态。依我看,就业特权就是社会焦虑心态的一个重要源头。
政府机关不是家族企业,纳税人有权参与管理。新增工作岗位理应对社会公开公平招聘,不能任由官二代世袭。从根本上讲,要打破权力世袭潜规则,需要完善制度设计,严格问责制度,给脱缰的权力套上法律制度笼头。在“潜规则”根深蒂固,明规则肆无忌惮,一时难以打破的语境下,把机关事业单位用人情况向社会和盘托出,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监督,给舆论监督营造宽松的环境也很重要。总之,只有多管齐下,制度具有执行力,违规者被依法追责,才有望砸破权力世袭暗箱,把机关事业单位用人扳回公平轨道。(叶祝颐)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