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充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九大报告,在亿万人民的心中泛起激动涟漪,不仅入心入脑,还深深扎根,学习领会、讨论热议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民心向党,民心思进,民心凝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昂扬澎湃。新时代,新思想,新战略,新目标,新蓝图,新征程,新行动,每一个“新”都与千家万户的利益相连,也都牵动了老百姓的那颗向往美好生活的心。
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向,人民群众需要什么样的生活、享受什么样的美景、如何实现富民强国中国梦,未来三年怎样继续决胜全面小康社会,“两个十五年”的擘画如何实现,十九大报告都给出了13亿多中国人民十分满意、十分拥护、十分期待,既现实又远大的行动方案。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是最好的切入点、出发点。
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和判断,展现出执政党的睿智和能力,其初心不改、砥砺前行,善负责任、敢于担当,创新进取、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全面推进振兴发展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无时无刻不在闪耀,无时无刻不在温暖着大江南北的城乡百姓,无时无刻不在激励人们紧跟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脚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阔步前行。这当中,重视和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补齐民生短板,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问题,更显突出。
十九大报告阐述未来民生改善的新项目、新愿景、新举措、新政策、新要求,内容可谓具体着实,极大地吸引了百姓目光。比如: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七个有所”的提出,不仅照亮了人心,也让民生改善跃上了新的台阶,令人向往和期待。我们曾记得,5年前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5年过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五个有所”,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成就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享得了。在今年年初举行的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发表了掷地有声、炙手可热的重要演讲。他说:“中国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民中寻找发展动力、依靠人民推动发展、使发展造福人民。”中国共产党执政中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用真心、好声音、强行动,震撼了达沃斯,也震撼了全球。
5年来,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五个有所”,对中国人民来说,已经或正在从美好的规划加速变为生动的现实。比如:中国已建立起世界上覆盖人群最多的社会保障网。截至去年,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8.87亿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7.43亿人。在去年年底,国际社会保障协会将代表一个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做出的非凡承诺和成就的“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颁发给了中国政府,令全球刮目相看。
党的十九大召开,一个“5+2”,即:在“五个所有”的基础上,前后又加上了“幼有所育”和“弱有所扶”两个直接贴近百姓实际生活需要的民生大项目。“五个所有”变为“七个所有”,凸显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全面全力推进民生改善。“幼有所育”“弱有所扶”的提及,实现了民生改善全覆盖,“七个有所”正是中国民生改善继续跃上新台阶,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政、暖政、强政。
十九大报告最后的那段话:“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不仅是筑梦前行的伟大号召,更是实实在在的铿锵行动。(中国吉林网特约专家评论员薛宝生)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