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临近双节,白酒供应开始出现紧张。 记者走访了成都几家酒类商场,了解到很多名酒的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茅台酒由去年800元涨到目前的官方价格1299元,而实际的成交价格却在1600多元,涨幅达到一倍。五粮液价格涨幅接近40%,而剑南春、泸州老窖等名酒价格,也在一年间出现30%到50%的上浮。记者调查发现,库存少、货源紧,成为名酒价格被“推高”的原因。(12月17日央视财经频道)
应该说,八项规定出台以来,“三公消费”有所收敛,“舌尖浪费”有所遏制,高端白酒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变化。然而,作为民族高端白酒品牌的茅台、五粮液等高端白酒却不断涨价。这让人有些费解。以市场的观点来看,茅台、五粮液涨价,与成本、供求、品牌价值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有关。茅台、五粮液不是全部供应公款消费的浅显道理,大家并非不懂。但是,动辄一千两千元一瓶的茅台、五粮液酒,普通百姓根本消费不起。除了富人正常消费,有人请客送礼以外,茅台、五粮液热销与公款消费很难撇开干系。
反穿西装抗议政府预算不透明的政府公共预算观察志愿者吴君亮,曾谈到了这样的例子:一名交通局长好喝酒,一次性买了800瓶茅台,当问该局长是用自己的钱还是用公款买的,局长笑答“这个就不要问了嘛”。还有一个银行的行长,酒量豪放,尤喜茅台,据说他个人一年就要消费两三百瓶。局长与行长一个月的工资能买多少瓶茅台?交通局长一次性购买800瓶茅台,银行行长一年消费两三百瓶茅台。除了贪污受贿、利益输送与公款消费以外,我想不出更合理的解释。虽说茅台、五粮液是面向整个社会、市场供应,但是从局长、行长豪饮茅台酒的现实来看,公款消费也是茅台、五粮液隔三差五涨价的重要推手。曾有消息说,有的地方把茅台酒装到矿泉水瓶里,买酒发票开成办公用品。尽管官员喝的依然是茅台,但是可以逃避纪检、审计部门的监管。
茅台、五粮液酒涨价或许不直接掏普通老百姓的腰包,但是由于公务接待花的是纳税人的钱,茅台、五粮液涨价也许意味着纳税人负担增加,其他公共蛋糕被切去更大的一块。茅台、五粮液涨价实际上与你、我都有关。除了中国人情文化、送礼文化源远流长以外,茅台、五粮液涨价背后的公务接待治理难题值得思考。如何管好公款吃喝,把纳税人的钱用到刀刃上。十分重要。
虽然中央三令五申治理公款吃喝,好多地方颁布禁酒令,但是,从中央部委与部分地方公布的“三公经费”账本来看,公务接待费依然居高不下。再加上国企公务接待费用,数据更惊人。尽管有消息说,“三公消费禁喝高档酒”,但是茅台、五粮液逆势涨价再次佐证了公款吃喝的顽固性。
经济学者焦建国认为,“公务接待的核心是财政制度问题。在一定意义上,所有的腐败都是财政腐败,没有严格控制的职务消费就成为腐败的渊薮。要让官员们“小气”起来的根本方法就是让预算软约束硬起来。”我对此深表赞同。由于财政预算随意性大,对公务接待隐性腐败的整治多停留在曝光、谴责的层面,对公务接待过多过滥的监督与处罚措施比较疲软,而且有的地方“上梁不正下梁歪”,吃喝腐败土壤依旧肥沃。
茅台、五粮液不断涨价,相关部门一方面要拿价格处罚规定说事,遏制饥饿营销方式和垄断涨价行为,督促民族白酒品牌的利润血管里流淌道德血液,不让茅台、五粮液酒价“飞天”,为白酒行业涨价潮降温。另一方面要下决心把公务接待费降下来。避免茅台、五粮液等高档白酒企业与经销商把公款当唐僧肉,猛掏纳税人的腰包。
对此,政府不仅要公布公务接待预算,还要征求公众意见,压缩公务接待预算决算,严厉问责吃喝费超标单位的责任人,并考虑把吃喝腐败与绩效考核挂钩。
进一步说,公款吃喝不能只违规不违法,降低公务接待等职务消费应从制度上升到法律层面,像治理贪污受贿一样治理公务接待腐败,让官员慑于高昂的违法成本不敢把茅台酒装进矿泉水瓶,更不敢无所顾忌地一次购买800瓶茅台,也让“耍酒疯”涨价的茅台、五粮液醒醒酒。(胡艺)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