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浪潮中,“机器人”勇立潮头,冲锋在前。它们迈着优雅的“猫步”登上T台走秀,深入工厂助力汽车制造,在教育、医疗、城市管理等诸多领域,都能看到它们活跃的身影。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产业正加速迈向智能化、创新化的新征程。尤其是今年,从中央到地方,针对培育具身智能、发展智能机器人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政策与市场协同发力,新的发展赛道愈发宽广,产业发展呈现出如火如荼的态势。有机构预测,“十五五”时期,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将增长至4000亿元左右。可见,“机器人”正大步流星地向我们走来,其产业前景一片光明。
机器人风风火火,阔步前行。自春节期间机器人欢快扭秧歌后,从参与马拉松赛事,到在工厂中更为智能地忙碌作业,这个春天,机器人强势“出圈”,整个产业迎来发展风口,中国机器人产业如骏马奔腾,稳健而迅速地发展。以近期在深圳举办的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为例,工业机器人实现了从单纯“机械臂”到拥有“智慧脑”的重大升级,协作机器人精彩演示智能操作方案,从灵活的“灵巧手”到敏锐的“电子皮肤”,参会企业纷纷展示独特“绝活”,吸引众多目光。一方面,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加速产业迭代升级;另一方面,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转型为其缔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国内机器人产业由此步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今年一季度,我国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达到14.9万套和260.4万套,同比增长26%和20%,充分彰显了中国机器人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行业链条稳固,根基坚实雄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产业链条合力。中国机器人行业链条稳固且强健,根基深厚。从基础材料、零部件,到电子系统、总装集成,国内机器人制造体系日益完善。近年来,我国持续聚焦机器人全产业,强化产业链的稳固与完善:深入剖析薄弱环节,围绕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与部署;通过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及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等推广应用支持政策,打通产学研用各环节,凝聚产业力量攻克产业短板。产业链上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从机械臂、传感器,到电池、本体制造,机器人的每个关键部位,都有国产供应商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现已形成覆盖上下游各领域的机器人全产业链布局,自主化率、产品竞争力以及在重点行业的渗透率均得到进一步提升,机器人产业正从单纯的“零件组装”迈向“智慧共生”的质变阶段。强大的产业链条合力,为机器人产业的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提“智”向新不止,前景无限美好。机器人产业,智能是核心,创新是基石,只有掌握主动权、把握先机,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今年以来,多地积极推进具身智能训练中心建设,针对数据缺乏这一难题,一座座“机器人技校”“数据工厂”加速落地。国家数据局明确表示,将系统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推动区域、行业数据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工业和信息化部也提出,要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的研发布局,加快构建工业领域高质量的数据集。从AI模型底座到高算力芯片,从类脑智能到下一代通信技术,业界与学界正加大跨学科、跨领域的融合创新力度,积极整合产业资源,携手探索攻关。年初,我国牵头制定的世界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不久前,首批人形机器人技术要求系列国家标准也获批立项……通过建立标准、树立规范,持续推动产业稳健前行。机器人产业唯有在提“智”向“新”的道路上永不止步,其发展前景才能更加灿烂美好。
“机器人”正昂首阔步地向我们走来,我们将与机器人一同开启经济发展的崭新时代;机器人产业前景无限广阔,庞大的市场需求、创新的发展赛道,勾勒出一幅无比壮美的前景画卷。机器人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昂首挺胸,步伐坚定,一路繁花簇拥,创造出让世界瞩目的新奇迹。(殷建光)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