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与国内产业升级的双重挑战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激活经济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财政部办公厅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五项重点任务,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国经济向新质生产力跃迁提供了战略支撑。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数字化转型是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经济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点。此次试点工作聚焦企业需求,直击痛点,通过精准施策推动中小企业围绕研发、生产等关键环节开展深度改造,旨在以城市为支点,撬动中小企业数字化变革,以数字化转型为企业纾困解难、赋能高质量发展。
以新机制破解转型动力困局。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长期面临转型成本高、技术门槛高、试错风险高“三座大山”。此次试点工作强调 “围绕企业需求,突出转型实效”,要求深入剖析企业转型中的深层次障碍,通过 “一企一策” 定制化方案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坚持需求导向与专业供给并重,通过“财政资金+产业基金+金融创新”的组合拳,构建起“政府补一点、服务商让一点、企业出一点”的成本分担机制,破解转型落地难题。
城市级转型试验田的战略深意。选择城市作为试点单元,暗含数字化转型的深层逻辑:当单个企业的数字化升级演变为城市级的要素重构,将催生人才流动、数据共享、设施共建的生态变革。比如,成都试点建设的“数字赋能中心”,整合了200余项共性技术服务,通过“数字券”形式让企业按需取用。这种集约化服务模式不仅降低企业30%的IT支出,更培育出本地化的数字服务商集群,形成“企业转型-产业升级-生态繁荣”的价值闭环。
供需双侧改革催生转型新生态。通知提出的“供需双向发力”,实质是构建数字化转型的共生系统。比如,浙江台州政府搭建的“产业大脑”将2000余家泵阀企业的生产数据与上游钢厂、下游客户实时联通,既解决了中小企业数据孤岛难题,又倒逼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出“模块化、轻量化”解决方案。这种“产业级数字化转型”模式,使区域产能利用率提升23%,良品率提高18个百分点,验证了产业链协同转型的乘数效应。
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在数字经济占比GDP比重突破40%的今天,这场涉及全国1.8亿经营主体、承载着80%就业人口的转型战役,不仅关乎企业存续,更是经济动能转换的关键一役。随着2025年试点工作的全面启动,各地应紧扣 “需求、供给、创新、保障、总结” 五大核心任务,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作用,让数字化真正成为中小企业破局发展的 “金钥匙”。唯有以数字化转型为引擎,才能推动中小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实现从 “跟跑” 到 “领跑” 的跨越,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久泰平)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