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乡村,青年自由驰骋之地;希望田野,青春梦想花开之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现在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和优质劳动力。我们的年轻人、知识分子,也要双向流动。”当下,在辽阔的乡村大地上,年轻人正将个人理想与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事业深度融合,而乡村也为青年搭建起实现自身价值的优质舞台。乡村与青年彼此吸引、相互成就,正演绎着一场双向奔赴的美好故事,让希望田野上的梦想绚丽绽放。
“农二代”接棒,引领农业发展迈向新高度。农业发展需持续推进,老一辈农民逐渐退居幕后,新一代农民必须及时顶上。崭露头角的“农二代”作为新农人,肩负传承与创新的使命,引领农业发展迈向新高度。种粮大户的女儿,“农二代”骆雨,3年前毅然返乡接手家族产业。身为新农人,她展现出新气象,推动新发展。骆雨依据当地地形特征,对低效梯田进行改造,配套建设灌溉沟渠,并硬化机耕道;其丈夫组建起一支无人机机队,使植保环节实现降本增效。她牵头成立的公司,不仅创办了农机培训班,还建设了企业的农事服务中心。“农二代”凭借自身努力,助力农业发展踏上新台阶。当然,地方政府的保驾护航同样不可或缺。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出台相关文件,从“加强产业对接扶持”“加强金融保险服务”“完善激励保障措施”等多方面,对“头雁”对象予以综合扶持,计划每年培养3000名农村致富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并对优秀农村人才给予认定和奖励。“农二代”在自身拼搏创新以及政府政策赋能的双重助力下,必将推动中国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博士投身田野,科技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发展,科技是核心驱动力。不仅要有科学技术的应用,更需有科学探索与创新,以此打造新质生产力。30岁的李经纬博士毕业后入职贵州大学,加入农学院教授张万萍组建的博士团队,致力于为蔬菜产业补齐科技短板。这支博士团队共10人,皆为年轻且能吃苦、讲奉献的新农人。团队成员各有专攻,闫见敏钻研“山药”,李伟专注“生姜”,易维洁主攻“芋头”,李经纬则聚焦“花菜”。从品种选定、测土配方到育苗定植……如今,他们的科技服务已覆盖贵阳、黔南、遵义等地。种植户们在其引导下,逐渐采用生物菌肥,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注重改善土壤结构,有效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科学即力量,科技即生产力,在希望的田野上,科学技术正助力农业朝着现代化、高质量方向蓬勃发展。博士新农人,已然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源泉。
大学生返乡,开创农业发展崭新局面。大学生就业,城市与乡村皆是大有可为之地。近年来,大学生返乡创业渐成风尚,令人倍感欣喜。2013年从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毕业的王园园,选择回到家乡发展。她敏锐地瞅准丁宅乡的青山绿水,流转200余亩土地,投入百余万元创办“南野农庄”。她着力完善山里的基础设施,陆续引进黄金水蜜桃、仙居土鸡等优良种养品种,逐步探索出一条“生态+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农庄不仅带动村中8名闲置劳动力就业,人均年增收近4万元,她还牵头成立上虞区新农人联盟,成为当地农旅产业的“金字招牌”,带动全区8个乡镇的农产品销售与乡村旅游发展。返乡大学生新农人凭借先进的知识、活跃的思想,必将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乡村振兴,离不开青年的参与;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青春力量的赋能。“农二代”、博士团队、返乡大学生,这些新农人的队伍正不断发展壮大,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青年支撑。乡村与青年双向奔赴,希望田野上的梦想绚丽绽放,中国农业必将因新农人队伍的加入而蒸蒸日上,希望田野上的青春乐章必将更加嘹亮动人。(殷建光)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