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会议指出,要加强常态化机制建设,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全面落实,结合群众和企业反映突出的问题优化拓展事项范围,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增加特色事项,推动银行、医院、电信等更多公共服务集成办理。这标志着政务服务改革进入深化机制建设的新阶段。
“高效办成一件事”,在便民利企上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新生儿出生“一件事”、教育入学“一件事”……在“高效办成一件事”助力下,一件件关乎企业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实现了从“多部门来回跑”到“一件事高效办”。由于“高效办成一件事”强化“一件事”导向,强调“一盘棋”思维,有效协调了各方资源,提升了整体服务质量,从而切实增强了企业、群众的获得感。
改革促进从“跑断腿”到“零跑腿”的系统性突破。各地在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中,以小切口推动政务服务理念转变,刀刃向内推动流程再造,通过数据共享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企业开办、准入准营等事项“多表合一”,对高频事项实行“秒批秒办”,全天候“即申即办”,服务范围广覆盖,便利了群众和企业办事,有力促进了营商环境改善和行政效能提升,由此带来了新增经营主体数量显著增长,民营企业投资信心明显增强。
满足群众和企业办事从“能办”到“好办”新期待。一直以来,企业和人民群众对办事更为方便快捷抱有很高期待,随着改革深入推进,群众和企业对政务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从“一网通办”迈向“一网好办”。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在上海,打开“上海企业登记在线”网上提交变更信息,从登录到办妥全程不过10分钟。更便捷的是,变更信息经市场监管部门核准后,会共享给公安、税务、人社、公积金管理等部门,实现“一处变更、多处联动”。雄安新区打造企业跨省市迁移“全链条”服务应用体系,助力疏解企业实现“一键迁移”,让企业感受到“雄安速度”“雄安温度”。
以机制创新常态化促公共服务集成,释放惠民新动能。当前公共服务集成化改革已驶入深水区,从企业开办、医疗就诊,向银行金融、电信服务、民生文旅等更多领域延伸,公共服务领域正掀起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其背后,是以机制创新常态化落地为引擎,推动银行、医院、电信等公共服务从“多窗跑断腿”向“一网一次办”深刻转型,以增强公共服务集成化的核心驱动力。比如,在四川壤塘县,中国电信打造的医共体信息集成系统,实现了患者诊疗信息全面共享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通过打通各医疗机构间的数据壁垒,建立了统一的资源共享中心和远程医疗平台,使远程会诊和双向转诊成为现实。各地的实践证明,技术赋能是打破壁垒的“无形之手”,当制度创新插上数字技术的翅膀,公共服务集成化便拥有了突破时空限制的利器。
公共服务集成化不仅是一场效率革命,更是一种治理理念的重塑。从2024年初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到同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一批重点事项清单,再到现在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标志着我国政务服务改革当下已从阶段性攻坚向制度化、长效化深入。加强常态化机制建设,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全面落实,不仅是办事速度加快,更是对政企关系、医患关系、服务边界的重新定义。随着机制创新常态化深入,银行、医院、电信等机构将在技术赋能下加速融合,让“高效办成一件事”从改革愿景变为生活日常,使民生获得感随服务集成度提升而更加充盈。(久泰平)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