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郑州一酒店摆地摊一天收入3万元的消息引起网友热议。据了解,该酒店厨师穿戴整齐,下午5点出摊卖小龙虾,一小时基本售空。
当酒店卸下精致的门帘,搬出小桌板开始摆地摊时,径直涌出烧烤的烟火、小贩的吆喝和食客们爽朗的笑语,我们看到了一种别样的烟火气正在酝酿新的商业可能,那油锅里滋滋作响的烤串香气,竟成了酒店大堂里一股新奇的“引流密码”。某财经媒体调查显示,一些酒店推出“地摊夜市”后,日均客流较以往竟可提升近40%。
事实上,这背后藏着的是市场嗅觉敏锐的商业智慧。首先,流量变现更直接。酒店门前人流密集,尤其是节假日或商圈周边,摆个地摊,既吸引眼球,又拉近与顾客的距离。其次,试水轻资产运营。地摊成本低、灵活性强,适合测试市场需求和新品反馈。酒店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低成本试水新业务线,比如餐饮外带、轻食套餐,甚至是周边文创产品的销售。再者,打造“人设”营销。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看重品牌的温度和个性,可以坐在路边聊天、拍照打卡,增强了用户黏性。
而类似这样的城市烟火气正以千姿百态悄然绽放。清晨的巷口,豆浆油条的香气与摊主响亮的吆喝交织,热气腾腾的包子笼屉后,一张张被蒸汽模糊的笑脸迎接着匆忙的上班族。而当暮色四合,城市灯光亮起,精心装饰的汽车后备厢次第打开:手冲咖啡的香气混合着特调饮品的色彩,独立设计的文创产品在串灯下闪耀,年轻摊主们一边直播一边售卖。更有社区角落里,白发老人摆出自种蔬菜,笨拙又认真地学着用二维码收款;或支起一方小桌,直播着几十年练就的修表绝技。数据显示,某城市夜间消费超四成由这类灵活“小经济”贡献,烟火气早已成为城市活力的“隐形引擎”。
烟火气的形态越是多样,其抚慰人心的力量便越是深邃。它不只是舌尖的满足,更是心灵的栖息地。后备厢集市霓虹闪烁下,年轻人交换的不只是商品,更是创意与梦想的共鸣;社区菜摊前邻里几句家常,让疏离的都市生活重获温情;而老师傅专注修表的身影被镜头捕捉,老手艺便在数字时代意外重生。当烟火气以不同姿态融入街巷,它便为城市织就了一张无形的情感网络,让冰冷建筑间有了呼吸的温度。未来,或许我们会看到更多这样的跨界尝试:健身房门口卖蛋白粉、书店门口摆书摊、美术馆门口卖艺术盲盒……这些都不是偶然,而是一种趋势,商业正在从“场所”走向“场景”,从“交易”走向“连接”。
烟火人间,从来不是整齐划一的盆景,而是自由生长的森林。当煎饼馃子的油香与手冲咖啡的醇厚在同一片夜空下交织,当老手艺人的专注与年轻创客的热情在街头辉映,这参差多态、热气腾腾的场景本身,便是城市最动人的风景,最坚韧的生命力。人间烟火气,从来不是商业的敌人。它恰恰是商业最古老,也最值得珍视的源头活水,只要用心经营,诚信为本,哪怕一张小桌子,也能摆出一个大世界。(四岳)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