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石,体育课是人生的必修课。今年,一种名为“体育外卖”的上门培训服务悄然兴起,主要面向青少年及幼儿,提供体适能培训、中考体育提分等辅导。这份“外卖”可依据学员需求定制课程内容,由专业教练携带器材上门授课。凭借时间灵活、送课到家的优势,“体育外卖”受到众多家长的青睐。家长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这既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又催生了外卖领域的新业态,值得欣喜。
市场需求催生市场供给。青少儿体适能培训行业展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现阶段青少年体育潜在市场规模达2350亿元,是一个高成长性的行业。“体育外卖”应运而生,不仅为群众提供了便利的选择,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成长路径,可谓一举多得。同时,其一对一的授课模式更具精准性,效果也更为显著。“体育外卖”填补市场空白,满足了群众需求,前景值得期待。
然而,作为新业态,“体育外卖”并非十全十美,也存在一些隐患,需要我们提前加以防范。目前,“体育外卖”缺乏统一的服务标准,质量难以保障。特别是体育运动若不规范,很容易导致受伤,事后客户权益该如何保障,是一大挑战。因此,监管部门必须及时介入,与外卖平台联合出台相关制度标准,要涵盖教练员资质、客户权益保护、工作内容规范等方面。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缺乏规范,“体育外卖”难以长远。我们不能等到事故发生后才“亡羊补牢”,而应主动作为,为“体育外卖”保驾护航,保障消费者权益。目前,全国范围内已出现更为规模化的三方平台,采用机构化方式“派单”。全国各地的教练需经过“身份证+资质证书+教学案例+人脸识别”四重严格审核,方可入驻接单,这是一个良好的实践开端。我们期待监管部门深度融入,助力“体育外卖”在规范的轨道上稳健前行。
其实,不仅是“体育外卖”,其他上门经济新业态同样如此。诸如上门美甲、上门喂宠、上门做菜、上门收纳、上门给老人洗澡等服务,只要有需求,就能实现服务到家,这是件好事。但送到家的不仅是服务,更要有质量、标准、尊重和权益等安全保障。上门经济应是供需双方的双向奔赴、相互促进,只有这样,这种新业态才能在规范的引领下稳步发展。
“体育外卖”等上门经济新业态由数字经济发展与社会分工精细化、专业化碰撞催生,拓宽了年轻人的灵活就业渠道,为服务业市场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充满生机与活力。然而,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调整好便利与安全之间的平衡,监管部门与平台等相关方不能因其“新”就放松要求,必须确保制度标准与监管机制同频共振,引导从业者规范运营,如此,才能让这种上门经济新业态香飘更远。(殷建光)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