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成“网红”给国际学术带来多大启发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侯薇 2023831

报料电话:0431-86736969

霍金成“网红”给国际学术带来多大启发
2016-04-14 来源: 中国吉林网

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又多了一位新的网红"@史蒂芬霍金_StephenHawking"。4月12日,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新浪微博发出了第一条微博,粉丝数量迅速冲破百万,目前还在继续增长。(新京报网)

百万粉丝中有多少是霍金的真粉丝?估计很少。大多数网友都是冲着霍金的名声去的,可能对霍金的一些著名理论也只是有所耳闻一知半解。不过霍金老爷子来中国的新浪开微博的目的肯定也不是为了学术交流——实在想象不出网友们热切地与霍金探讨物理问题的景象。我们都知道自己刷微博时是怎样的心态,娱乐才是最大。

不如想想,为什么一个物理学家入驻微博会吸引大波网友围观?在利用时代特性塑造形象扩大知名度这一点上,霍金相当高明。所以说,比起在霍金微博的评论区里编段子调侃,跟霍金学学怎么做“网红”才是正经事。

截至4月13日晚,霍金在微博上发了两条微博,都是中英对照的。第一条简单问候了微博网友,表达了对中国的尊敬和喜爱,算是常规内容。第二条微博很长,介绍了他目前进行的项目,简明易懂。

在打完招呼后,微博网友们反应热烈,如果霍金选择走亲民路线继续和网友互动,也是吸粉的不错选择。霍金和他的团队很聪明,第二条微博内容回归了本职,强调了他的“物理学家”这一标签,也保持了微博的格调。但在内容中,并没有什么艰深晦涩的词汇,表述较为形象直白,还是表现出了与网友亲近的姿态。

人们关注霍金,不仅仅因为他的学术成就,也不仅仅因为他传奇的人生经历。霍金来中国开微博收到大波表达兴奋、感动的评论,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对自己的形象塑造与宣传。可以说,是霍金在取得非凡学术成就的基础上,再通过各种社会活动让不关心物理的普通群众产生了“霍金是个非常厉害的人物”的印象,从而逐渐培养起他们对他的尊敬与热爱。

霍金的身影从来不只局限于学术界。2004年英国拍摄了霍金的传记片《霍金的故事》,本尼迪克特·康博巴奇饰演了霍金。2014年的《万物理论》更多着墨于霍金的爱情故事,饰演霍金的埃迪·雷德梅恩凭借此片拿下奥斯卡最佳男主。这两部电影都对霍金的形象起到了积极正面的影响。霍金本人更是曾直接参与演出,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本色客串。

人们都会对名人产生兴趣,当名人跨界的时候更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尤其是跨到人们所熟悉的领域中时。我们会对我们所不了解的事物产生敬畏之情,从而也许会产生敬仰、崇拜,但只有出现共同点时才会产生好感,本质上来讲我们喜欢的是与自己相似的人事物。

于是在做出一系列跨界活动后,霍金来开微博了。

姑且将霍金的举动看做是“开发中国市场”吧,尽管我们还不明白他的下一步战略。毫无疑问的是,当下的中国不容忽视,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有着无穷的潜力。可以说,霍金是不得不敲开了新浪微博的大门。

“网红”霍金的的确确是个宣传自己的能手,他充分利用了时下新媒体急速发展的特点,依托网络资源,不断扩大其影响力。而这种做法,也是值得我们国内一些学术界翘楚参考的。并不是说让国内的XX学家、教授荒废学术,披着文化的外衣炒作自己,而是要向霍金学学适当地宣传自己,让公众更多地了解自己。不要一味埋头于小圈子苦干,正确地塑造并宣传自我形象是件好事,与广阔世界的更多接触,兴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丰富资源;另一方面,专家学者在社会扩大公众影响力,也意味着国家形象得到进一步彰显。(周琪)

责任编辑:侯薇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