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考合一”改革要消除公平焦虑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侯薇 2229317

报料电话:0431-86736969

“两考合一”改革要消除公平焦虑
2016-09-22 来源: 东方网

  教育部于9月2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具体细节。根据教育部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要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简称中考改革)。(9月20日央视)

  改革教育评价和选拔机制,破除唯分数论,是公共话题和公众期盼。“两考合一”就是将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考试“合而为一”,改革的目的就是冲着“破除唯分数论”而来,不管成功与否,至少看到了实际行动,值得肯定和期待。

  据悉,“两考合一”改革旨在建立一个“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招生录取模式,改变目前高中招生将部分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唯一依据的做法,说白了,就是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希望能够克服唯分数论的弊端。

  评价方法的变化,直接导致考试科目、考试内容、成绩表达形式等发生变化。改革主要有四个亮点:一则,“两考合一”将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考试合并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现“一考多用”,减轻学生多次备考负担。二则,将体育纳入录取计分科目,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三则,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素质。四则,学生成绩采用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呈现,避免学生分分必争、过度竞争。

  “两考合一”改革,公众最关注的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这是改革的难点,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据《指导意见》,在评价内容上,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在评价重点上,主要是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以及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在评价程序上,主要是做好写实记录,并进行公示、审核,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在结果使用上,实行谁使用、谁评价,由高中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制定具体的使用办法。

  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有两个最突出的问题,一是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二是评价结果的使用办法,此二者也是公众最担心的问题。因为,艺术素养的培养,既需要天赋,但也是一个“烧钱”的项目,即使再差劲的孩子,只要经过专业训练,也能通过勤来补拙,这将成为“烧钱”比赛,最终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而社会实践的评价更不好说,“富二代”“官二代”既有钱让孩子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还能获得优胜,甚至拿到奖项,而“农二代”“穷二代”只会做家务、干农活,如何比就成了问题。至于由高中学校制定评价使用办法,人为操作的空间就大了。总之,素质评价既存在“出身背景”和贫富差距影响,又有很大的人为因素干扰,很难保证公平公正,并加剧教育不公平,恐难获得民意支持。因此,还须从制度源头压缩影响公平的因素,消除底层群体的公平焦虑。

责任编辑:侯薇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