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有媒体以《2017第一张高考满分作文:人生如路,快上车吧》为题,报道了江苏作文题和尚未透露考生姓名的高考满分作文,并全文刊登出来,令人顿生感悟,其叫好声在网上网下响成一片,点赞刷屏更深入人心。
不过,后来中国新闻网也在同一天作出报道说,网上热传“2017第一张高考满分作文出炉:《人生如路,快上车吧》”一文,经记者向江苏省考试院相关负责人核实:评卷过程中不可能有任何所谓“满分作文”流出。今年,江苏省各科试卷评阅预计将于6月22日左右结束,再经过质量检查、成绩校验、成绩合成汇总等多个环节才能最后确定。这样,高考成绩将在6月25日公布。看来,这又是一个假新闻。当然,在人们心里还是信其有不信其无,至少对那篇高考语文作文依然抱有好感。
笔者抛开“假新闻”暂且不谈,只是从欣赏作文内容、写作思路、运笔技巧和所确定的积极基调角度出发,说上个人的看法和主张,目的仅在于借题发挥,为语文作文教育和发展给那么一点助力,别无他意。我们知道,2017高考语文试卷江苏的作文题是: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车传递着真情;承载着时代的变迁,折射人世的变化,道出人生的哲理。本作文题新鲜出炉后,遂引发热议,更有专家作出了点评。大家普遍认为2017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承袭近年来该省采用的材料作文的命题方式,体现了平稳务实、贴近考生的命题思想,其作文题出得很有意义,影响不菲。
高考语文作文题,给出的材料仅仅是与“车”有着密切关系的三句话,而这三句话恰恰又是以日常生活中离不开车引出了“车”的话题。比如:从车的种类、形态这些车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拓展到车作为交通工具见证时代变迁、承载人间情怀,孕育人生道理,由此再升华到更广、更高、更深的层面加以理解和想象。获得满分的那位考生,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无论是来自乡村还是来自城市,无论是出生在农民家庭还是出身在工人家庭,或是出身在知识分子家庭、军人家庭、官员家庭,或是出身在教育世家、文学世家、工匠世家,或是出身在流动人口户、种粮大户、微商户、地摊户、贫困户……一个风华正茂、童心童趣挥之不去的新生代,竟然如此大气、如此有功底、如此昂扬地写出了一流一等的优秀高考作文,值得高兴和肯定。
1300字的高考语文作文《人生如路,快上车吧》,可谓主题突出,立意深刻,选材适当,引申适度,观点鲜明,层次清楚,论据充分,论述有力,思路开阔,文思敏捷,构架新颖,见解独到,朴实无华,文面规范。考生从“童年:妈妈手中的踏板车”、“少年:青涩的单车”、“中年:拼搏的汽车”、“老年:恬淡的手推车”这四部分下笔,为“总有人说,人生如路,或宽广,或幽闭;或平坦,或崎岖;或荒芜,或满路风景。既然人生是一条通往未知旅途的路,那么承载我们走过这漫漫人生路的,不过是那些各种各样的‘人生之车’”加注,字字句句、段段节节都是那么严谨严密,无懈可击。
而写“童年:妈妈手中的踏板车”,“叫做母爱”;写“少年:青涩的单车”,“这辆车,叫青春”;写“中年:拼搏的汽车”,“这辆车,叫欲望”;写“老年:恬淡的手推车”,“这辆车,叫做智慧”,则展现出考生很强的观察、分析、归纳、提炼、记忆、创想、升华的能力与水平,正是我们中小学校重视和强化语文教学,重视和强化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范本。应该说,语文作文是一个硬功夫,是一个检验学生综合能力和水平高低的试金石。学好语文,写好作文,无疑有利于家与国合格建设者的培育,有利于新生代们的全面、健康成长,有利于书香社会做对家对国有用的人。
2017高考语文作文题出的都很精彩,也都很接地气。从问题导向,特别是从高考语文作文方向上看,全国一、二、三套试卷,地方各省试卷,可谓正确有力。难易适度,给考生留足了想象和动笔的余地,其创作空间也很大,题材广泛、素材丰厚,贴近实际,有话可说。只要考生稍作回忆和思考,便可信手拈来,纵横驰骋。而阅读基础好、写作基础好的考生,更会游刃有余地完成作文题,甚至像获得满分的考生那样,出色地完成作文题。这是日后师生们需要努力的事情了,应注意总结和提高。
总之,2017高考语文作文《人生如路,快上车吧》有力度有温度。不仅值得点赞,更值得咀嚼。考生对“车”的那般感受,那般认知,那般联想和思考,犹如在讲述人生的故事,“车”与“人”结成了命运共同体,时代进步痕迹清晰可见。(薛宝生)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