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说的“笨人”,有点像理查德·桑内特所定义的“匠人”:专注于事物本身,“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最近,1978年河南省高考状元刘震云,回到北大,为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毕业生做了一场演讲。这场演讲的题目是《我们民族最缺的就是笨人》,赢得了多次掌声。(7月4日新京报)
刘震云先生之所以敢在母校大讲特讲我们最缺“笨人”,是因为在市场经济的诱惑下,有许多人已经失去了清醒的头脑和前进方向。即便是那些本应该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读书人,也不安心读书学习了,要争着抢着去挣钱。但是,那些向前看的人仅仅属于井底之蛙,他们却把自己的小聪明当成了大智慧。对于这些不能专心致志做学问的人,他们将来又怎么能成为对国家和民族真正有用的人?充其量也只能属于一个有钱人。应该说,刘震云先生所说的笨人是指那些有志于为国家和民族做贡献的人。绝不是指那些整天追着孔方兄的人,那些人已经把心眼掉进了钱眼里,绝不会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所考虑。
因此,尽管北大和清华等名牌大学拥有很多聪明过人的在校大学生,但是,真正能耐得住寂寞,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默默奉献的人屈指可数。大多数人是为了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不是一心一意改变国家的命运。所以,刘震云先生感叹“我们最缺‘笨人’”。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共青团要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每个青少年播种梦想、点燃梦想,让更多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每个青少年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要用中国梦打牢广大青少年的共同思想基础,教育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跟着党走中国道路。”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不少青年人心里太浮躁。满脑子想的都是钱,而不是如何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技能。所以,那些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年轻人,在市场经济竞争中遭遇了很多坎坷;但是,依然有不少人不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因此,有人连续8年报考国家公务员,却始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其实,这就是爱耍小聪明的结果。如果能放得老实一些,把自己当作一只笨鸟,扎扎实实把知识掌握牢固,在报考国家公务员中就不会屡屡受挫,白白浪费那么多大好时光。
人们常说,笨鸟先飞;人们常说,勤能补拙;人们常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人们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书海无涯苦作舟”;人们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人们常说,“梅花香自苦寒来”。也就是说,自古以来,天上绝不会往下掉馅饼。一切的一切,都要靠自己刻苦努力。有一分耕耘,才会有一分收获。那么,我们每个人在工作和事业上就要把自己当成一只笨鸟,凡事就得比别人更加勤快一些,任何时候都不能偷懒。
然而,现在有很多年轻人的头脑里并没有储备多少有用的知识,而是靠互联网百度获取知识的。如果电脑上不了网,恐怕有些年轻人就抓瞎了。而且,他们立刻会变成一个不会写字的文盲。而且,恐怕平常耳熟能详的词汇和成语他们也写不出来。就此来说,刘震云先生感叹“我们最缺笨人”,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切中了社会要害。因此,笔者要为刘震云先生的观点点赞。并且希望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工作中能有更多的笨人,而不是滑头滑脑的绝顶聪明人。如果这样的聪明人越多,就会让我们日益忧心仲仲。(郭喜林)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