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办校园“共享厨房”有正能量应支持鼓励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侯薇 2478698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开办校园“共享厨房”有正能量应支持鼓励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侯薇 2478698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开办校园“共享厨房”有正能量应支持鼓励
2017-08-14 来源: 吉网

  来自《新京报》8月13日的报道说,杨海北开办“共享厨房”,实行自带食材花10元即可用。这位21岁,名叫杨海北的唐山小伙子,是湖北大学环境与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四学生。因吃不到家乡菜,他决定创办全国首个高校“共享厨房”。成为校园“共享厨房”创办者的杨海北,实现了把家乡味道转化为创造力,为同学们提供自己动手即可烹饪可口菜肴服务的目的,其用心可谓良苦,值得点赞,也应支持和鼓励。

  杨海北开办的校园“共享厨房”,属于低门槛、低成本、低有偿,运行简单,便捷性、惠及性、应用性强的那种自我服务模式。只要提前预约,带上自己的食材,交上10块钱使用费,就能在“共享厨房”里一展身手,吃上一顿富有家乡味道的菜肴。“共享厨房”目前定位在湖北大学食堂,校方显然是在支持杨海北的做法。“共享厨房”尽管在学校食堂,本校学生可以使用自不必细说,但当地的其他高校学生也可以来“尝鲜”,彰显出普惠性。

  杨海北也有自己的一番打算,那就是立足本校,兼顾别校,他会把“共享厨房”运行模式推广到武汉其他高校,进一步解决好各地学生想吃家乡味道饭菜,又苦于没有地方、没有平台、没有机会的难题。由此可见,杨海北开办校园“共享厨房”,其目的就是为同学们着想,为同学们服务。这种初创校园“共享厨房”的服务理念,以及接地气的做法,确实不错。杨海北曾作出表示说:“共享厨房”是为了服务在校大学生,目前还处于亏本状态,但是会继续做下去。亏本也坚持,杨海北初心已定。

  透过杨海北开办校园“共享厨房”的初衷,我们感受到当代大学生想事做事还是很靠谱的。从思想意识上看,具有积极意义。杨海北内心涌动的“家乡菜”思考浪花,想必也是在湖北大学就读的各地大学生们共同有过的思考浪花。由于彼此的需求感强烈,便催生出杨海北开办校园“共享厨房”之梦想,即:为了同学们能在异地他乡亲手烹饪家乡菜肴,大但地去创业、创新了。这是值得重视的“双创”实践,作为高校,作为全社会,都应见微知著,因势利导,热情扶持,大力呵护。

  从运行模式上看,具有帮助意义。杨海北自己介绍说,开办校园“共享厨房”最初是因为想吃家乡菜,但湖北这边没有,宿舍也不支持高额电压来做菜,经常点外卖吃,可又觉得不太卫生,不太放心。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想法。杨海北最想吃饺子、韭菜盒子等,他自己又会做。估计,像他这样会做饭的大学生不在少数。但需要提供平台和机会。“真正想做这件事,还是想服务在校大学生,为他们提供安心的就餐环境。并且希望通过自己动手做饭这个事情,磨炼在校大学生,增强社会生存技能。”这就是杨海北开办校园“共享厨房”,开启“自带食材花10元即可用”运行模式的朴素理由,显然具有帮助意义。

  从实际效果上看,具有适用意义。杨海北尽管尚未涉足社会,阅历还比较浅,但他头脑清醒,言行举止很冷静,也具有一定的科学精神、负责精神、合作精神、开拓精神和付出精神,而且团队意识浓厚,不搞单打独行。比如:他说,参与进来的都是自己的同学,提出这个点子后,觉得可行就一起合作了。他主要是负责厨房店面的安全问题,另两位同学主要负责线上宣传、微信公众号。而在筹办时,校方给足了面子,半年时间就让占地50平方米左右、一个灶台最多能容纳25人的校园“共享厨房”落地,家乡味道的菜肴就不费劲地做出来了,很受欢迎。

  可以说,杨海北开办校园“共享厨房”,意义不小。校园里的“双创”实践怎么搞,在读大学生如何增强“双创”实践意识,校方拿出啥样的态度、政策、行动引导和支持来自学生们的“双创”实践,都可以在杨海北开办校园“共享厨房”的事例中得到启示。当然,这涉及政府给力问题,校园内外也应注意联手合作,积极推进学生们奇思妙想、敢作敢为、创新发展、深度锻炼的普遍落实。简单说,就是支持、扶持到位,而不是一味地挑剔、封杀。

  校园“共享厨房”横空出世,我们应看到正能量释放的一面。不过,这毕竟属于饮食范畴,餐桌安全问题自然回避不了。校园“共享厨房”开办者杨海北已经有所考虑,有所行动。问题是政府主管部门和校方要主动介入,帮助开办者依法管理和经营,将饮食安全放在第一位,让校园“共享厨房”在圆了大学生们亲手烹饪家乡味道菜肴梦的同时,还可以共享到安全与健康保障,使校园“共享厨房”更具有活力和生命力。(薛宝生)

责任编辑:侯薇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