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组织考试作弊,还给考生公平公正公道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侯薇 2652915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严禁组织考试作弊,还给考生公平公正公道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侯薇 2652915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严禁组织考试作弊,还给考生公平公正公道
2018-05-11 来源: 吉网

  人们可能还记得,在2017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中,20余名学生竟然带着作弊器进入考场这档丑事。遗憾的是接受作弊的考生连做梦可能都没有想到,他们正在紧张地等待设备传回答案时,组织作弊的鲁某等人已被警方控制,作弊“神器”失灵,法律利器高悬。来自《新京报》5月10日的消息说,5月9日下午,北京通州区首例考试作弊案开庭审理,鲁某等7人被控组织考试作弊罪受审。

  据案情介绍,该团伙成员分工明确。鲁某等人在光天化日之下,竟然胆敢以身试法,干起组织考试作弊违法犯罪的勾当。从其分工上看,显然是有组织有预谋有准备有利益链的不法行为。比如:先向考生发放作弊器材并进行培训,同时在通州两处考点附近设置信号发射点。而在考试当天,则由一名考生拍摄试卷内容并传出,“枪手”在考场外答题后,再通过设备向所有作弊考生发送答案。可见,其动作配套,似乎完整无缺。不过,作弊就是作弊,见不得阳光,最终还是难以掩饰真相,躲不过法律双眼的精准扫描,被逮个正着。

  公诉机关指控,去年3月至9月间,第一被告人鲁某(男,1984年出生)本人或伙同代某,以每名考生收取人民币1.8万元的价格(预先支付定金5000元),通过袁某等5名招生代理人招收考生,代理人又向考生收取1.5万元至6万元不等的费用。而在备考期间,鲁某则购买作弊器材后,伙同代某对考生进行考前培训、发放作弊器材,并在北京某学院考点附近放置用于作弊的信号发射器。同年9月9日,鲁某指使考生张某(另行处理)佩戴微型摄像头等作弊器材进入考场,将试题拍摄后回传,但因图像效果不佳,未能实现作弊目的。就在这一天上午,民警接举报后将鲁某等7名被告人陆续控制,同时在考场内查获使用作弊设备的考生20余名。

  鲁某等7名被告,今年5月9日下午以组织考试作弊罪受审。在庭审现场,公诉机关认为,7名被告人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应当以组织考试作弊罪追究刑事责任,且系共同犯罪。7人已着手实施犯罪,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系犯罪未遂,可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被告人鲁某因此前组织作弊被判缓刑,在考验期内犯新罪,应当撤销缓刑。而为鲁某招收学生的代理人则均称,他们专职做“保过培训班”,虽然培训时都会教学生知识点并押题,但“的确有学生想不费力就成功考取”,这些人就成了鲁某的客户,而把学生招上来能拿提成。据介绍,该案争议的焦点在于最后两名被告人是否知悉鲁某的“保过”行为就是作弊,控辩双方就此展开辩论。

  此外,刘某强调介绍来的两名学生没有参加当日考试,其考试在第二天,因此不认罪。对此,公诉人认为属于犯罪未遂。其中的6人,均表示认罪。公诉机关建议判处鲁某、代某有期徒刑一到两年,并处罚金,其余被告人6个月至1年六个月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该案未当庭宣判。估计,审判结果很快会公布。不管审判结果如何,鲁某等7名被告的所作所为是违法犯罪行为,应追究其法律责任。这是玩弄组织考试作弊鬼把戏之人的可悲下场,为了赚那些被玷污的钱财而忘乎所以,公然践踏法律,践踏考试的公平公正公道,应对其绳之以法。不仅如此,还应追究诚信责任,绝对不能放过考试作弊者。

  国家人社部发布新修订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已从2017年4月1日起施行,违纪和特别违纪行为将记入“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诚信档案库”。考试诚信档案库由人社部统一建立,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向用人单位及社会提供查询,相关记录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核发和注册、职称评定的重要参考。考试机构可视情况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并通知当事人所在单位。这意味着考试作弊组织者、接受考试作弊者,都要列入不讲诚信“黑名单”,会让一生蒙羞,污点难除,影响生存、发展,其信用打折那是令人最为难受的事情。

  此为不可有,远离为好。另外,《刑法修正案(九)》增设“组织考试作弊罪”一项。其中,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为他人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试题、答案的,代替他人或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等破坏考试秩序的行为,均为违法犯罪。《刑法修正案(九)》规定,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考试,是一个严肃的场合,也是一个凭借实力展开公平公正公道竞争的严肃场合,不能有丝毫的作弊举动。

  无论是进行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还是进行高考、中考,或是进行公务员招录考试,或是进行其他领域的任何一种考试,都不容许形形色色的作弊行为登场。依法严查严惩考试作弊行为,严禁组织考试作弊清朗考场,还给考生公平公正公道,实现依法依规考试,可谓天经地义,更何况是在法治中国。莫要失掉信用自吞苦果,想要成功成才必须靠诚实的学习、诚实的劳动、诚实的奋斗。除此而外,根本就没有出路。(中国吉林网特约专家评论员薛宝生)

编辑:侯薇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