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高校就业数据造假沉疴尚需猛药治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侯薇 3179982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遏制高校就业数据造假沉疴尚需猛药治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侯薇 3179982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遏制高校就业数据造假沉疴尚需猛药治
2020-07-17 来源: 中国吉林网

  教育部在工作中发现,有些高校存在毕业生就业虚假签约等行为。教育部强调,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数据弄虚作假,将对相关违规行为严肃处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切实保障毕业生就业合法权益。

  近一个时期以来,高校“表格就业”成为一个高频词,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大学生“被就业”已成为一道绕不过去的社会话题。其实, 6月17日以来,教育部就已经启动开展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核查工作,印发了《关于严格核查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各地各高校严格落实“四不准”规定,即: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优秀毕业生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然而现实语境下一些高校缘何铤而走险,对“表格就业”依然情有独钟?一言以蔽之:盖因功利教育在作祟。

  高校就业数据造假危害大矣。一来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大学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况,很容易给国家宏观决策提供“假数据”,造成决策“失真”。二来把不真实的就业数据公布于众,给社会提供虚假信息,既误导公众,又有损学校信誉。三来毕业生“被就业”后,实际上还得重新寻找就业岗位,在手续跑办、履历填报等诸多方面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可谓是劳民伤财之举,必须依法进行遏制。

  遏制高校就业数据造假沉疴尚需猛药治。对于高校就业数据造假,这次教育部是下狠心进行整治的。据悉,教育部祭出了5条“硬核措施”:一是开通毕业生本人核验渠道,2020届高校毕业生可登陆“学信网”,在“毕业去向查询反馈”栏中,对本人毕业去向信息进行核实。二是指导地方和高校开展自查,严格审核每位毕业生的就业材料,重点核实灵活就业等相关数据,有关纸质或电子材料在校级就业部门存档备查。三是开通举报电话(010-68352281)和邮箱(xiangmu@ncss.org.cn),及时回应毕业生关切,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四是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核查,采取向毕业生本人、用人单位核实等多种方式,对存疑信息逐条核实、逐一反馈。五是严肃查处并追究责任,要求各地各高校对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一经查实,严肃处理并追究责任。可见,教育部对高校就业数据造假采取的态度是“零容忍”。

  高校就业数据造假因成本低而有一定的普遍性。在遏止这一问题上,需标本兼治、多管齐下。一方面,教育部门应不断改进和完善高校评价体系,坚持质量为主、公开透明、可溯可查,推进就业率考核的阳光化、准确化。引导高校端正办学动机,摒弃功利思维,把心思和功夫用在培养“货真价实”、深受社会欢迎的有用人才上来。另一方面,加大惩戒力度,对那些将毕业证、考评和就业协议进行挂钩,“迫使”学生“表格就业”的造假行为严查重罚,坚决遏制此风存续。

  高校就业数据造假的不正之风由来已久,多年来备受社会诟病。整治这一社会顽疾必须沉疴尚需猛药治,希望教育部这次真正“动真格的”,别再让各种规定沦为“稻草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不姑息,不迁就。唯如此,才能真正让“四不准”的严格规定落实到位,从而正本清源,让高校就业数据真实有效。(李红军)

编辑:侯薇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