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凌晨,著名词作家乔羽去世,享年95岁。乔羽一生创作了1000多首歌曲,包括《我的祖国》《难忘今宵》《让我们荡起双桨》《大风车》《思念》等经典作品。
乔羽先生是一位德艺双馨、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家,中国词坛泰斗。他一生勤于创作,写下歌词上千首,许多歌曲久唱不衰,对新中国几代人产生了极为广泛、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立意高远、语言朴实、旋律优美、感情真挚。
用真挚的情感,抒发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我的祖国》是抗美援朝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歌,也是乔羽先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写歌词那年,乔羽刚满29岁,抗美援朝刚刚结束两年,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志愿军烈士的英雄事迹深深打动着乔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正是乔羽先生对美丽家乡的深情眷恋,更抒发着亿万人民爱党、爱国、爱家乡的共同心声。乔羽先生的作品,不仅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劈波斩浪、奋勇前行。
浓浓的爱国情怀,起于对家乡的热爱。在乔羽先生的歌词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眷恋家乡、故乡题材的,比如,《千古孔子》(孔子赞歌)《我爱济宁》《微山湖》《我爱我的母校》《我们是莱州人》等,他把对故乡的爱写进他的歌词,他用自己的歌词抒发对家乡的情怀。他在1999年出版的《圣地颂歌》“感抒心语”中这样写到:“济宁是我的家乡,青少年时期是在这里度过的。离家多年,乡音未改,大运河上的帆影,微山湖里的芦苇、荷花,仍历历在目,恍如昨日。这里给我的知识,给我的人生领悟,影响着我的一生。”因为对家乡热爱,即使“离家多年,乡音未改”。经常询问家乡的变化情况,“我想回家,想回去看看……”
崇德尚艺如生命,百年心事归平淡。文艺是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文艺工作者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艺术造诣,在文艺创作生产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倘若没有崇高的理想追求,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没有勇于创新的艺术精神,也难以创作出深受人民大众喜爱的优秀作品。乔羽先生经常说:“歌词是寻常人家一日不可或缺的家常饭、粗布衣,或者是虽不宽敞却也温馨的小小院落……”几十年的人生经历,给他提供了创作的土壤,形成了他歌词创作的朴素观。正是如此,才有了“姑娘好像花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神州万里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祖国好”的朗朗上口,平白如话。乔羽先生退下来后,仍继续他的歌词创作,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从事各种公益事业。他说:无论离休干部,还是退休职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社会做点事情,这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从健康角度来说,可以排除孤独与烦恼,愉悦身心。艺品如人品,乔羽先生这种创作观念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意识,给当下文艺工作者以许多启迪与思考。
文艺工作者作为公众人物,其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所担负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重。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向老一辈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学习,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艺双馨,以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在人民群众面前展示良好形象,用博大的胸怀去拥抱时代,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在崇德尚艺实践中创造出彩人生。(久泰平)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